AI|依图三变,“退群”AI四小龙( 三 )
图片
并且从更直接的经济效益来看 , 造芯对于依图目前业务和未来前景 , 都是一次补强 。
以当前依图业务为例 , 按照效能用电来计算 , 替换自研芯片后 , 能节省1/3以上 , 三年内可以节省上亿元 。
而面向产业 , 高通就曾预测 , 到2025年 , 单是数据中心推理加速器这一细分市场 , 规模就可能达到170亿美元 。
所以选择这样的变化 , 拥抱这样的变化 , 依图看准的是赢在未来的全局性胜利 。
图片
归结起来 , 业务上可以更多元更自主 , 利用AI引擎打造更大平台 。 技术上可以更纵深更本质 , 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壁垒所在 。
有意思的是 , 如果站在当前时间点 , 也不难发现当初被江湖以「AI四小龙」、「CV四兽」并称的4家AI创业公司 , 差别越来越大 , 走出了不同的路 。
AI创业格局也已大变
依图之外 , 四小龙还有旷视、商汤和云从 。
或是最初 , 大家都是从AI算法起步 , 都以视觉为关键落地手段 , 都曾在智能城市、金融等领域有过竞争 。
但现在 , 各自公开宣扬的核心 , 相差甚远 。
图片
旷视 , 招股书中提及最多的是“解决方案”、“AIoT” , 战略重心也侧重于物联网 , 并在供应链物联网、机器人解决方案中打开新局面 。
商汤 , 200名AI博士的标签仍在 , 但现在更明确的观感是「算法工厂」 , 聚焦云端 , 重视平台和中心产品 , 把自己的AI能力 , 推及到千行百业中 。
云从 , 在金融和银行业务版图中被提及的时候越来越多 , 在地方政府和国家基金合作中被展现的越来越多 。
所以连旷视CEO印奇都表态说 , 友商不再是友商 。
背后一方面是4家公司业务方向的变化 , 也代表着AI发展落地中悄然更改的格局 。
四小龙 , 再难并称 , 一切已成往事 。
图片
他们唯一确定的关联 , 只剩下IPO上市 , 究竟谁才会是真正的「AI第一股」 。
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的旷视 , 相继启动上市的依图和云从 , 以及时常在坊间传出IPO计划的商汤……
正在一个意想不到的维度 , 展开新竞速 。
如何评价(现在的)依图?
最后 , 回到依图之变 。
在AI芯片发布之时 , 我们就有过重估依图的论断 。
核心出发点 , 就在于作为软件算法公司、解决方案公司 , 和一家拥有芯片的AI算力公司 , 成长性和潜力截然不同 。
更何况是一家软硬件一体化的公司 , 至少AI时代里 , 还没有过这样一家标志性的公司 。
仅从“阴差阳错”成为AI算力公司的英伟达的股价和市场表现 , 就能对这个领域的稀缺性和高成长性 , 管窥一二 。
图片
而此前中金公司还有过专门市场分析 , 认为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39.1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352.2亿美元 ,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55%……
此外 , 随着AI落地的深入 , 一种行业共识也被更广泛接受:
算法难于定价 , 软件方案竞争壁垒不高 , 只有变重变硬 , 才能变强 。
在AI落地的传统场景和领域中 , 也只有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才能一手实现能力上的降本增效 , 另一手为客户创造最大化营收和成本价值 。
对于AI公司而言 , 交付完整产品和方案 , 也才能拥有更关键的议价权和商业空间 。
加之疫情突如其来 , 新基建政策横空出世 , 对于一众AI公司更是历史性机遇 。
可以软硬件一体化交付 , 是不是比被集成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