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关于诸葛亮军事能力问题 , 最早源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治戎为长 , 奇谋为短;理民之干 , 优于将略” , 大概意思就是诸葛亮治理国家 , 管理军队厉害 , 两军临阵出谋划策 , 设兵摆阵 , 随机应变是短板 。 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是管理型人才 , 不是领兵型人才 , 统军打仗水平不高 。当然 , 其言一出 , 立刻就引起了争论 。 与陈寿几乎同时代的郭冲就曾驳斥了与陈寿类似的说法 。那么 , 事实是不是如此呢?现在大家对诸葛亮评价非常高 , 主要是受《三国演义》影响 。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抬到“智绝”的地步 , 奇计百出 , 料敌如神 , 攻守自如 , 把不少别人的事诸如“草船借箭”之类统统放到诸葛亮身上 , 自然不认可陈寿的说法了 。个人认为 ,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 不应认为是贬低 , 而是说出了诸葛亮用兵的特点 , 就是谨慎 。诸葛亮一生用兵 , 非常谨慎 , 所以有“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说法 , 他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谋”就是例子 。诸葛亮不知道魏延的计策好吗?知道 。 虽然知道 , 但不能用 。为何?盖因诸葛亮和魏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一样 。魏延是军中大将 , 考虑问题单纯着眼于军事 , 只要打胜仗就可以 。 诸葛亮不同 。 诸葛亮是丞相 , 也是蜀国实际上的当家人 , 他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和复杂的多 , 不能只想到胜 , 还要想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按当时蜀魏对峙局势 , 蜀国不能败 , 尤其是不能大败 , 一旦大败 , 蜀国就翻不过身了 , 完蛋了 。 所以 , 诸葛亮用兵的出发点是在不败的前提下求胜 , 不败是诸葛亮的底线 , 这条底线决定了诸葛亮“用兵谨慎”的特点 。就拿魏延“子午谷奇谋”来说 , 蜀军主力远路奔袭 , 属于兵行险招 , 胜了当然好 , 可一旦失败了 , 蜀军主力难以撤回 , 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 这个损失 , 蜀国承受不起 。这就说到兵法了 。《孙子·势篇》:“凡战者 , 以正合 , 以奇胜 。 故善出奇者 , 无穷如天地 , 不竭如江河 。 ……战势不过奇正 , 奇正之变 , 不可胜穷也 。 奇正相生 , 如循环之无端 , 孰能穷之?”后世兵法大家 , 无不把“以正合 , 以奇胜”奉为圭臬 。 其实 , 后来的钟会、邓艾灭蜀 , 也是“正奇结合”的结果 。 钟会率大军正面进攻 , 和姜维相持在剑阁;邓艾率小股奇兵偷渡阴平 , 取江油 , 下成都 , 一举灭掉蜀国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时曾经与人评论当时的天下名将 , 他说:“当今的天下名将 , 只剩下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个人了 。 李勣、道宗打仗一般不能大获全胜 , 但也不会大败 。 而万彻打仗不是大胜 , 就是大败 。 ”其实 , 这也可以说是李靖李绩二人的局别 。 李靖更偏向于大胆和出奇 , 李绩则偏向于谨慎 。 谋略绝千古 , 识敌破虚 , 见识精准 , 数千里外可立万世之功者 , 李靖也 。 持重守成 , 寻机破敌 , 难有大胜亦难有大败 , 李勣也 。诸葛亮用兵基本是李勣一路 , 虽然不一定大胜 ,, 但一定不能大败 。 所以 , 戏曲、评说等通俗文艺里面 , 诸葛亮、李勣(这里一般叫徐茂公)都是道士打扮 , 李靖则被神化成为神仙 。 公众号:夜读社
推荐阅读
- 高速路为什么没有路灯?多年的疑惑终于明白了!
- 明朝的术士真能炼出金银吗?唐伯虎为什么装疯卖傻?
- 有哪些银行股牛股?为什么牛?有潜在牛股?
- 贾冀豫~我的出生地山东聊城吴家胡同
- 菜市场|年轻人宁愿去价格较高的超市,也不去菜市场,为什么?
- 为什么都是挟天子,董卓十恶不赦、曹操却被后人理解
- 为什么有人说秦始皇是山东人?
- 加装电梯为什么没有费用明细清单?
- 《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 南街村的治安为什么好?听听人民警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