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古镇 咸宁汀泗桥镇
文武双全的古镇—咸宁汀泗桥镇
汀泗桥仲夏时节 , 万物葱茏 , 正是纳凉出游的好时候 ,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深厚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和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咸宁市汀泗桥镇 。 汀泗桥镇也是湖北省绿色示范乡镇 , 近年来 , 古镇以保护生态为前提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目前 , 全镇国土绿化面积3000亩 , 森林覆盖率达到62.3% , 森林蓄积量达到25万立方米 , 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6.5万亩以上 。 2017年被评为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 。
咸宁境内山地纵横、水系交错、湖泊众多 , 咸宁的村落依山而建、集镇邻水而兴 。 众多地名和山、岭、水、桥结下不解之缘 。 汀泗桥这个地名和咸宁的桥文化相伴相生 , 默默地诠释着咸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包容的人文情怀 。汀泗桥有着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水乡景色 , 它始建于1247年 , 是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桥 , 也是咸宁市咸安区的南大门 。 一条小河贯穿全镇 , 古老的汀泗桥跨河而起 , 诉说着千年沧桑 。 传说千年之前 , 一位姓丁的百姓用自己的积蓄 , 修建了这座小桥 , 后人为纪念他 , 命名为“丁四桥” , 再经文人墨客助兴 , 在“丁”和“四”两个字前加了三点水 , 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称 。 小河有码头 , 是供江南特有的小木船停靠用的 。 过去汀泗桥是个水陆码头 , 商业的兴盛是古镇兴起的原因 。
汀泗桥汀泗桥所处地形十分险要 , 桥东群山叠嶂 , 桥西湖泊密布 ,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站在汀泗桥上北望 , 泗水河从桥下穿过 , 京汉铁路跨河而建 。 靠承接东西的陆路、连接徽鄂的水路 , 以及后来贯通的铁路 , 明清时的汀泗桥成为名震三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 1926年 , 汀泗桥镇因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名扬天下 , 镇内的北伐烈士陵园已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
北伐战争烈士陵园
当你走到和汀泗桥相依的古镇上时 , 可以看到汀泗桥小街两旁商铺相连 , 路是青石板的路 , 房子是砖木结构的 , 还看得到那种一扇一扇木板沿着槽子推拢的门 。 有时候古色古香的石板街也繁华喧闹 , 以物易物这种最古老的交易方式还时有发生 。 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古朴 , 仍保留着古老岁月斑驳的痕迹 。
汀泗桥镇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乡镇 , 镇上目前尚存古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 有始建于宋代的汀泗桥、汀泗街、庙巷、胭脂路;始建于明清的醉仙阁、寿春堂及宋、明民居、商铺、作坊 。咸宁市汀泗桥镇被誉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古镇 。 “文”是指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武”是指发生过曾影响中国现代史发展进程的北伐汀泗桥战役 。 除此之外 , 由于这里属大陆热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16.7℃ , 年降雨量充沛 , 气候温和宜人 。 大自然还造就了汀泗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翠竹摇风的星星竹海 , 神韵天成的飞仙洞景 , 形态怪异的奇石林立 , 风景如画的库区山水 , 桃李芬芳的生态农庄 , 还有冠名全国之最的千年银杏、百年丹桂 , 所有这些构成了江南古镇独一无二的特色风光 。
星星竹海星星竹海:汀泗桥镇星星村山高人稀 , 2000多村民 , 散居于花纹山的峻岭之中 。 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 竹子犹如满天星星 , 总面积近10万亩 , 俗称"星星竹海" , 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竹林风景区 , 也是联合国林农组织定点考察基地 。星星竹海 , 千岩万壑 , 有山有水 , 最高海拔是731米 , 雨量充沛 , 气候温和 , 夏无酷暑 , 年平均气温15℃左右 , 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 。 这里的竹子种类繁多 , 共有五大类三十多个品种 , 楠竹、淡竹、水竹、紫竹、苦竹、箬竹、石竹、麻竹、凤尾竹、花皮竹、梅花竹、龟甲竹、罗汉竹……其中 , 楠竹最多 , 资源最丰富 , 并以杆长、节稀、肉厚、径大、首尾匀称而闻名 。来到星星竹海 , 让人感到来到竹的世界 。 在那苍茫浩瀚的竹海中 ,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利用竹麻进行手工造纸是竹乡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 , 自制日用竹器更是早有传统 , 鼎盛时期形成了竹厂街 , 至今街名俱存 。 沿着蜿蜒的山路 , 步入竹农人家 , 吃一口竹筒饭 , 喝一口竹叶酒 , 炒一盘竹笋 , 听听竹歌 , 看看竹舞 , 品着竹乐 , 实在别有风趣 。汀泗桥镇不止有自然景观、红色文化 。 如今 , 非遗文化、传统民俗、时代文艺 , 被汀泗桥镇融会贯通 , 形成独特的古镇“文化圈” 。 这里的非遗文化之一竹雕 , 大到竹花轿 , 小到十二生肖、孔雀、龙凤等 , 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雕作品 , 都安安静静地摆放在汀泗桥镇竹雕艺人余宏明的工作室里 。 余宏明坚守竹雕40多年 , 是当地有名的竹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