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7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17十七、南明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 , 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 , 历经三帝一王 。(1)崇祯失国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 ,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 , 建国“大顺” ,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居庸关 , 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 同时 , 刘芳亮率领南路军 , 东出固关后 , 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 , 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 , 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 , 迎刘宗敏部进京;中午 , 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 , 从德胜门入 , 经承天门步入内殿 。 此时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 , 又返回乾清宫 , 大臣皆己逃散 , 最后崇祯帝前往景山自缢 , 史称甲申之变 。 李自成下令将朱由检“礼葬” , 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 , 后移入佛寺 。 二十七日 , 葬于田贵妃墓中 。京师失陷 , 天子殉国 , 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多辗转向南 。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 , 张献忠的大西据四川一带 , 大清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 , 且控制蒙古诸部 , 而明朝的残余势力据有淮河以南的中国半壁江山 。(2)弘光南渡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 , 延续明朝 , 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 , 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 。 根据“皇明祖训” ,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 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已无人能继位 , 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 , 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 , 但其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 , 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 , 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前有嘉靖帝继位为例);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 , 心存芥蒂 , 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 , 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 而史可法则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 , 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 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 , 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 , 成为最终胜利者 。 五月初三 , 朱由崧监国于南京 , 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 , 改次年为弘光元年 , 明季时代自此开始 。新成立的南京朝廷发生了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 , 三大疑案均发生于弘光元年(1645年) , 严重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 , 为其快速灭亡埋下伏笔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八日 , 由权将军郭升率领的李自成军占领了济南府德州 , 任命了阎杰、吴征文等一批地方官 。 四月二十七日 , 以卢世漼、赵继鼎、李赞明、程先贞、谢陛、马元騄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 , 利用瘟司降辰之日 , 乘全城百姓出城看戏时 , 关闭城门 , 将其“大顺”伪官一网打尽 , 并在城上树起“大明中兴”的旗帜 。 并推举逃难到该地的顺天府香河知县、庆藩奉国中尉朱帅𨨢称济王 。济王政权活动最显著的实绩是向北直隶到长江以北地区发布驱逐“大顺”政权派遣地方官僚的檄文 , 结果是各地群起响应 , 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河间府、大名府、真定府、广平府所属40余个州县恢复了明朝的统治体制 , 在江南鼓舞了刚成立的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初三 , 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勇 , 奏请北使 , 命来京陛见 。 十三日 , 陈洪范入朝 。 十九日 , 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以母死北京 , 愿同陈洪范北使 。 许之” 。 七月初五日 , “进左懋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 经理河北 , 联络关东军务;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太仆寺少卿;都督同知陈洪范进太子太傅” , 组成了北使团北上和满清和谈 , 而清廷以代明“复仇”为名推行灭明之策 , 联虏平寇的策略失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十九日朱帅𨨢上书归顺清朝 , 后被任为保定知府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于成都称帝 , 国号为“大西” , 建元“大顺” 。大西国全盛时辖四川大部地区 。(3)清军南征①第一次抵抗与失败(1645年)明朝南渡后 , 大顺已被大清击溃 , 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西安 , 退往湖北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 , 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 , 命多铎移师南征 。 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 , 爆发太子案 , 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 , 以“清君侧”为名 , 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 。 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 , 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 。 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 , 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 。 一月之中 , 清军破徐州 , 渡淮河 , 兵临扬州城下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 , 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 , 在扬州率老百姓抗击清兵 。 后扬州城池破 , 清军屠城 , 扬州百姓死难八十万 , 史称“扬州十日” 。 随后 , 清军渡过长江 , 克京口镇江 。 弘光帝出奔芜湖 。 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降清;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俘获 , 送往北京 , 弘光帝在位仅一年 。南京失陷后 , 南明从此四分五裂 , 再无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 。 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 , 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监国 , 但都是昙花一现 , 数天后就被推翻 。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已无像样军队 , 清军南下多为当地人自发抵抗 。 其中尤以嘉定(今属上海)、江阴为最 。 降臣钱谦益 , 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 , 飞檄可定 , 无须用兵 。 ”然而确是:剃发令朝下 , 相顾为发悲 。 三吴同时沸 , 纷纷起义师 。 嘉定人民的誓死抵抗遭到了清军报复性的“嘉定三屠” 。 “江阴死战八十一日 , 史载江阴举城战亡 , “竟无一人降者” 。②第二次抵抗与失败(1646-1647)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丁未 , 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 , 于福州称帝 , 并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认 , 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 励精图治 , 关心百姓疾苦 , 一洗前人弊端 , 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 , 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 , 处处受制于郑芝龙 。 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 , 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 。 八月 , 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 。由于消息隔绝 , 在朱聿键监国之后约40天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 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 , 鲁王兵败 , 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 。 这时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 , 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 , 清军后方发生动乱 , 一时无力继续南进 。 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 , 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 , 发展抗清斗争 , 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 , 各自为战 , 所以清军再度南下时 , 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 。隆武元年(1646年)十一月十五 , 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 , 北上福州降清 。 隆武帝被害后 , 桂王朱由榔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 , 十一月十八日称帝 , 以次年为永历元年 。 由于十月二十日 , 朱由榔逃往梧州 。 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 , 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 。 十一月初五 , 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 , 改元绍武 , 双方为争正统不能团结 , 甚至大动干戈 , 互相攻伐 , 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 , 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4)明军反攻①第一次抗清高潮(1647年-1648年)正当南明朝廷一个接一个地覆亡 , 形势万分危急之际 , 大顺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 , 挽救了危局 。 自李自成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战死于九宫山后 , 他的余部分为二支 , 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 , 先后进入湖南 , 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明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永历元年(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永历帝居柳州 , 并出击桂林 。 年底 , 大败清军于全州 , 进入湖南 。 次年 , 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 , 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 , 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永历二年(1648年)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 , 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 , 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 。 一时间 , 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 , 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 , 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②第二次抗清高潮(1652年-1653年)弘光元年到永历六年(1645年-1651年)间 , 明军与清军作战中 , 败多胜少 , 大批明军先后降清 。 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地 。 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 , 才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 。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阵亡后 , 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余部自永历元年(1647年)应黔国公沐天波之约入滇平定土司叛乱;大西军余部占据滇黔二省全境 , 川省一部 。永历七年(1652年)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 , 定都安龙府 。 不久 , 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 。 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 , 取得靖州大捷 , 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 , 取得桂林大捷 , 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 , 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 , 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 , 天下震动 。 同年 , 刘文秀亦出击四川 , 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 , 克复川南、川东 。 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永历五年(1651年)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 , 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 , 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 一时间 , 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 , 湖南、四川两省大部 , 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 , 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5)相持不下①第三次失败(1649年-1650年)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 , 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 , 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 , 不能团结对敌 , 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 。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初十日 , 清军围困南昌 , 城破 , 金声桓投帅府荷花池死 , 就在南昌城陷的同一天 , 何腾蛟在湘潭被俘 , 六天后在长沙被杀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 , 张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 , 后二人坚贞不屈 , 被杀 。 三月初一日 , 李成栋部突围信丰城 , 清军乘势尾随追击 。 李成栋部大乱 , 将领纷纷南窜 , 李成栋在渡河时坠马淹死 。 清军重新占领湖广 , 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 。②第四次失败(1652年-1653年)与相持(1653年-1657年)永历六年(1652年)十月 , 刘文秀四川用兵失利 , 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 。 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 , 逼走李定国 , 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 。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 。 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 , 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 。永历七年(1653年)、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率军两次进军广东 , 与郑成功约定会师广东 , 一举收复广东;清廷在永历七年、八年招降郑成功 , 郑成功为了不破坏和谈 , 消极与李定国会师 , 导致肇庆战役跟新会战役失败 。永历八年(1654年)孙可望欲自立 , 大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 。 事情败露之后 , 孙可望派遣郑国举兵问罪 , 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 , 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 。永历十年(1656年)郑成功取得泉州大捷 , 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 。 同年王兴率部取得文村大捷 , 确保了南明在广东沿海的抗清据点 , 维持了西南永历朝廷和东南郑成功部之间的联系 。(6)永历西狩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 , 引发了南明内讧 , 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 , 次年大败孙可望 , 孙可望势穷降清 。 孙可望降清后 , 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 , 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 , 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 , 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 , 清军下昆明 , 占据云南 , 永历帝逃亡缅甸 , 二月 , 吴三桂及赵布泰、尚善等率清军与李定国部战于滇西磨盘山 。 六月 , 郑成功称招讨大元帅 , 率十余万水路大军 , 在崇明岛登陆 , 开始北伐 , 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的胜利 , 一度兵临南京城下 。 郑成功、张煌言海上抗清联军秘密遣使至赣州与抗清英雄李玉庭联系 , 争取呼应 。 被清朝臣子汤斌查获 。 汤斌将使者交与江西巡抚苏宏杀害 , 并报请清朝移兵守南安 。 李玉庭争取汤斌支持抗清 , 被汤斌告密 , 被俘后凌迟处死 。 汤斌藉此染红顶戴 , 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 , 最终失败 , 撤回厦门 。永历十四年(1660年)五月十日 , 清军围攻厦门 , 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 , 郑成功沉着应战 , 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 , 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7)大势已去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二十八日 , 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 。 这实际上已标志着南明灭亡了 , 此时南明在中国境内已无任何立足点 。永历十四年(1660年)李定国、白文选亲统明军入缅迎回永历 , 缅军杀使者 , 明军与缅军大战于缅北 , 明军大胜 , 后接旨退兵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 , 郑成功率领将士25000 , 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 准备夺取台湾为新根据地 。 同年八月十二日 , 缅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 , 杀害了永历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十二月初三 , 缅王迫于压力 , 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永历十六年(1662年)正月 , 台湾荷军向郑成功投降 。 四月十五日 , 永历帝与其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郑成功其子郑经在思明与乳母私通 , 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 , 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遇害 , 郑成功数痛攻心 , 于五月初一日病逝(据最近考证是被暗杀);六月二十七日 , 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 , 亦忧愤而死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八月 , 夔东十三家抗清失败 , 李来亨全家自焚 , 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推荐阅读
- 铁王座之上,拜登的困境
- 无霸主世界:我们可能正处在美国霸权解体的暴风眼中
- 60年前轰动世界的汞中毒事件
-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党项族与西夏王朝2
- 迷途的羔羊|国际宽容日|和世界说声“不要紧”
- 世界顶级医学家征婚(本人未婚)
- 快两周了 美国出现两个太阳 全世界都还在等
- 世界最大的经济圈划定!将影响就业、出行、花费
- 世界最大经济圈RCEP(东南亚中日韩澳新)划定
- 手握四部门赋权仍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