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贤者善辟【14.37】

6.31贤者善辟【14.37】子曰:“贤者辟世 , 其次辟地 , 其次辟色 , 其次辟言 。 ”子曰:“作者七人矣 。 ”(《论语·宪问14.37》)杨伯峻:孔子说:“有些贤者逃避恶浊社会而隐居 , 次一等的择地而处 , 再次一等的避免不好的脸色 , 再次一等的迥避恶言 。 ”孔子又说:“像这样的人已经有七位了 。 ”钱穆:先生说:“贤者避去此世 。 其次 , 避开一地另居一地 。 又其次 , 见人颜色不好始避 。 更其次 , 听人言语不好乃避 。 ”先生说:“起而避去的 , 已有七人了 。 ”详解:秦始皇時代 , 採用商鞅洗腦法——打仗時以割下的人頭為立功標記 , 人頭越多功勞越大 , 結果大量平民的頭顱也被割下来了 。民众平时禁止谈论国是 , 发现必须举报 , 违者格殺勿论 。商鞅是個法家能人、折騰專家、暴政推手 , 血债累累 , 結果卻死於自己制定的法律 , 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 可以说是报应 。再如現在瘋狂的伊教聖戰士 , 被洗腦後可以充當人肉炸彈 , 目標卻對著普通老百姓 。還有一種宗教是為遙遙無期的“天堂”主義獻身 , 死了還覺得無上光榮 , 含笑九泉 , 也是醉了 。針對以上這些困惑 , 2500年前 , 孔子就已經作出教導 。 他告訴學生 , 不要聽說井下有人就跳下去 , 也不要上級說去打鄰國顓臾就盲目跟隨 。君主遵循民意就是有道 , 違背民意就是無道 , 強迫民眾就是暴君 。如果還有較多施仁政的國家 , 說明周朝的天下還是有道的 , 那麼就應該勇於擔當 , 在有道之邦為百姓貢獻智慧和力量 。如果走遍整個周朝天下 , 都找不到一個國家是仁政的 , 說明整個天下已經淪陷了 , 也就是說 , 周朝天子也無道了 , 不仁了 , 那麼只好做個隱士了 。老子、莊子就是隱士 , 著書立說 , 照样可以为人类作出贡献——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在施仁政的國家無所事事 , 吊兒郎當 , 生活窮困 , 不能取利於道 , 那是可恥的;而在暴 政國家 , 卻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巧取豪夺 , 过着富且贵的生活 , 无道取利 , 那就更加可耻了——这就是孔子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有人说 , 既然孔子说杀身成仁 , 为什么不去进行暴力革命推翻无道昏君?这个问题最容易使人犯迷糊了 。其实 , 孔子是清醒的 。 孔子认为 , 道是反对以暴易暴的暴力革命行为的 。 暴力无道 , 以暴易暴的暴力革命无非是换个暴君而已 , 换汤不换药 , 于百姓何益?G命战争对黎民百姓不但无益 , 反而带来灾祸 。 战火一旦燃起 , 田地荒芜 , 尸横遍野 , 血流成河 , 大部分人都死于战乱 , 百姓流离失所 , 水深火热 , 哀鸿遍野 , 民不聊生 。历史上战争年代的悲剧上演得还少吗?主张战争的 , 都说他的战争是正义的 。正所谓“兴 , 百姓苦 , 亡 , 百姓苦” , 孔子亲眼目睹的还少吗?孔子不会这样机械地理解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的关键在成仁 。 不成仁 , 杀身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出现像商汤或周武王那样的王者起来推翻暴君 , 那叫吊民伐罪 。贤者辟世——贤者:贤人 。 辟:同“避” , 《说文》:“避 , 回也 。 ”《仓颉篇》:“避 , 去也 。 ”辟世:天下无道 , 隐居世外 。其次辟地——其次:这之外的 。 按:此处的“其次”没有优劣之分 , 但有深浅之别 , 是因应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措施 。——辟地:离开乱邦 , 到安定的地方——去国 。其次辟色——辟色:君主的脸色开始有了厌恶 , 乃至于礼仪衰减 , 贤人见微知著就离开了——辞职 。其次辟言——辟言:知道君主有不喜欢的言语 , 然后保持沉默 。为什么在5.10《大智若愚【5.21】》里孔子赞扬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 邦无道则愚 。 其知可及也 , 其愚不可及也 。 ”而本章却主张在无道君主下“贤者辟世 , 辟地 , 辟色 , 辟言”呢?因为孔子知道 , 一般人做不到宁武子那样“大智若愚” 。 正如孔子说的:“其知可及也 , 其愚不可及也 。 ”——在有道的环境下 , 像宁武子那样有智慧 , 一般人是做得到的 , 然而 , 在无道的环境下 , 像宁武子那样“愚” , 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 所以孔子对一般人主张在无道君主下“贤者辟世 , 辟地 , 辟色 , 辟言” , 以免遭遇不测 。 文革时 , 大批贤者由于不能及时“辟世 , 辟地 , 辟色 , 辟言”而遭到迫害 , 就应验了孔子的预言 。本章孔子从爱护贤者出发 , 主张在君主无道的情况下 , 灵活机动地做到“贤者善辟” 。译文:孔子说:“遇到君主无道 , 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 , 采取隐居、去国、辞职、沉默等四种方式保护自己 。 ”孔子又说:“这样做的贤者已经有七人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