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评|周锐评

_原题为 周锐评
帮青少年冲破“信息茧房”
近日《半月谈》的报道显示 , 一些互联网平台正在通过算法 , 一味迎合青少年的偏好 , 向他们“投喂”大量无营养、高相似度的内容 , 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困于“信息茧房” 。
流量为王、逐利为上 , 互联网商业公司的商业属性使然 。 如果把板子都打在其缺乏社会责任 , 也不现实 。 刚刚完成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 新增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内容 , 这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变化的积极回应 , 另一方面也说明对青少年的保护要扩大主体、扩大范围 , 要提供更全方位、多角度和层次的保护 。 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网络服务提供者 , 还是学校、家长 , 都是对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 并且要环环相扣、齐心协力 。林琳(《工人日报》10月22日)
点评:除去外力引导 , 未成年人自身也应该有开阔眼界、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 拒绝成为受困“信息茧房”的井底之蛙 。
加长版“双11” , 诚意要“满格”
今年 , 京东、天猫两大平台均拉长了“双11”战线 。
要增强“双11”这一消费节日的后劲 , 释放强劲消费力 , 既要进一步拓展消费的可能性 ,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更好的消费体验 , 也要让消费者真正拿到实惠 , 减少其后顾之忧 。 面对网友过往对“双11”规则过于复杂、优惠力度大减以及活动虚实不定等吐槽 , 各大平台纷纷主打“让购物更简单 , 让优惠更直接” , 简化玩法 , 并更加注重趣味性和社交属性 。 可以说 , 加长版“双11” , 考验着平台商家的用户思维、服务意识 。张冬梅(《广州日报》10月22日)
点评:新玩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 让消费者买到实惠、买得省心才是硬道理 。
人脸识别进小区
业主有“不赏脸”的权利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居住的小区贴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公告 , 她当即将有关人脸识别风险的报道和法律依据发到业主微信群 , 但没有得到预期回应 。 劳东燕又将法律函分别寄给居委会和物业公司 , 街道最终同意业主出入小区可以自愿选择门禁卡、手机或人脸识别的方式 。
所有的方便背后 , 都可能隐藏着不方便、漏洞或风险 。 当下 , “人脸识别”已经长驱直入 , 社区每天直接面对万千业主 , 不能不作为 , 更不能乱作为 。 老百姓有选择“不赏脸”的权利 。 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方便快捷 , 可以视为一种“偷懒的设计” , 但是社区不能配套“偷懒的管理” 。 保障知情权、尊重选择权 , 个人信息保护才不至于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周云龙(《中国青年报》10月23日)
点评:如果社区连业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都不能保障 , 焉能期待他们可以保护业主的隐私权?
【周锐评|周锐评】本组点评 杨薇 评论版邮箱:jwbplb@126.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