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人(自身)的有限性?

——感谢 @司南 的邀请,忙里偷闲来回答一下。人类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有限性?我是人的个体,只能代表自己,而不能代表整个人类去思考自己的有限性。我自己的有限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然后,偶尔说了大话以后,事后好好反省。这就是我认识自己有限性方法。针对每个人的特质,你对自身的有限性又是怎样的态度?对我自己而言,有限性是指我目前能够知道、想到和做到的事情的集合在某种(数学的)空间中的最大外边缘。顺便说说无限性,我所谓的无限性,就是这个外边缘并非一成不变。古代的俗话讲【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是反面教材,就是想问题做事情太偏爱有限性了。问我对有限性是什么态度?活着的时候给自己拍一组数码照片是什么态度,对有限性就可以是什么态度。每次拍照都定格了,不变了,但下一次拍照我还可以摆出不同的姿势嘛。死了以后火化了别人可能无法再给我拍新的人物照片了,但那些曾经构成身体的物质成分还都存着,不然就不需要设陵园存放骨灰什么了。你说这些物质成分是否就一成不变了,也不是啊,它还会有各种各样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变化。插入一段无关的话题,引文给我的启发。活着的时候,信念、信仰等明显有其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正因为有很强的信念才会不断试图超越自我。但这跟科学技术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存在意义。科学更贴近世界观;信念、信仰更贴近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数学解题思维和专业技术知识则更贴近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有具体的思维方法或实践方法,才能把自认为好的观念转化为实际成果啊,才能不断超越自己的有限性啊。无论信仰本身有多大积极作用,也不要与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给混同起来。各自管各自的就好啊。最后,对引文做逐句的【逻辑自洽性】吐槽:【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人的有限性是不会改变的】。姑且不论这个说法能否站住脚,我只是感觉作者话里有话。比如说,我模仿它的样子,可以换个主题说,{不管人的信仰有多么强大,人的有限性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我们知到的比 2000 年前的人们多得多】。2000 多年以前的人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样,要比较,就应当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尺度。如果单单比生活常识,那么究竟是比上网常识呢?还是比野外生存的常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获得了进展,但一些新的困惑又会产生】。我还是模仿着它的样子,换个主题来说:随着对信仰的笃定不移的追求,有些问题我们解决了,但还有一些问题暂时没有解决。【而在有些问题上,比如在死亡所引起的恐惧这一人生终极问题上,则几乎没有取得进展。人类在欲知和未知、在有限和无限之间的鸿沟,与他们的祖先相比,缩小的幅度可能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对死亡所引起的恐惧,是否有进展,又该怎么衡量?欲知和未知,有限和无限,这些概念界定太模糊了。概念都界定不清,怎么去设置衡量尺度,又怎么知道缩小的幅度大概是多是少呢?按照原作者的意思,这种缩小幅度是要凭想象判断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作者声称【缩小的幅度可能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声称【缩小的幅度可能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小】,这样谈问题又有什么意思呢?【在这道鸿沟里,既生出希望,也生出恐惧,这就给信仰留出了地盘。人类永远需要信仰,要依靠信仰尽力拉近有限和无限的距离。】如果作者不是超人,那么谈【永远】就会自相矛盾。作者前文刚说人的有限性不会改变,现在又迫不及待地想跳出自己的有限性,去大谈【人类永远需要什么】。还不如谈谈自己最近正在信仰什么来的直接。
■网友的回复
感谢 @吴笛 大哥的肯定,来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是必须先要有有正确的逻辑(科学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事物不分大小,也就是世界性的),会有对世界整体(整体性的不是全部了解)的理解,形成世界观。从而明白自己的局限性,才又形成了人生观。有了人生观之后,便有了对事物的取舍,才形成价值观。
■网友的回复
喜欢的小姑娘idol十几岁生日的时候,她很尊敬的前辈跟她说:能意识到自己不是万能的,就是长大成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