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

中新网中卫10月27日电 题: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
中新网采访人员 杨迪
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沙漠以年均4.5米的速度向前逼近……曾经的宁夏中卫市饱受风沙之害,居民“谈沙色变”;而如今,中卫已逃离“沙龙”束缚,实现治沙与收益同步 。日前,中新社采访人员探访中卫市,看当地如何变害为利、“点沙成金” 。
点绿腾格里
“中卫市的航拍影像一直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光秃秃、黄黄的一片,现在已有许多绿色 。”从事治沙工作近30年的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告诉采访人员,现在的绿色地带,以前都曾是沙漠 。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中卫市进行了多种探索 。“刚开始无从下手,草种在沙漠上不久就会被风吹跑,后来发明了麦草方格,让流沙得以固定 。”唐希明介绍,中卫市随后又探索出了“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这些治沙技术与方法也已推广到海外 。“现在,我们正在研制一种制造草方格的机器,成功后还将大大减少人力成本 。”唐希明说 。
沙漠中的星星酒店吸引游客 。杨迪 摄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治沙面积达57.89万亩,林地总面积已从“十二五”末的457万亩发展到76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0.48%提高到了13.9% 。
沙漠旅游成靓丽名片
在防沙治沙的同时,沙漠也成为中卫市独特的旅游资源 。
“把自己完全‘浸’到沙子里,仰望满天的星空 。”体验沙漠星星酒店的北京游客李先生感叹,中卫的大漠星空令他震撼 。酒店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客房目前已全部预定出去,堪称“一房难求” 。
在中卫市沙坡头景区,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变为现实,这个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每年吸引近100万人次的游客 。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卫市立足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致力打造国家5A级沙坡头旅游区及金沙岛、腾格里湖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从384.6万人次增长到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3.8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62亿元,实现了治沙造林与旅游经济效益的互利双赢 。
奶牛卧在沙地里休息 。杨迪 摄
沙产业方兴未艾
依托沙漠而发展的产业也逐渐在中卫兴起 。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诞生了一座容纳1万多头奶牛的养牛场 。养牛场负责人杨飞介绍,沙漠上通风良好,降低了奶牛患病的风险,而牛粪又被用作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的肥料,实现循环利用 。
改造沙荒地、种植经济林也为中卫带来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建成了7.8万亩压砂地红枣节水灌溉种植示范基地,并在沙区形成了以苹果、红枣、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基地近20万亩,年产值达6.9亿元以上 。而随着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多家企业相继“筑巢”中卫沙区,曾经的不毛之地正逐渐被改造为经济增长的“绿洲” 。(完)
【沙漠|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编辑:陈海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