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打开“体教融合”先行样本:理念融合是先导,要破除部门思维

_原题为 打开“体教融合”先行样本:理念融合是先导 , 要破除部门思维
融合|打开“体教融合”先行样本:理念融合是先导,要破除部门思维
文章图片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梁璇/摄
“在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中 , 体育部门要做更积极的一方 , 主动破除壁垒 , 积极参与到教育政策的改革制定中 。 ”近日 ,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王立伟在于成都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表示 , 唯有将体育和教育有机融合 , 才能让教育的成果更加扎实 , 让体育的作用更加彰显 , “体育将成就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
本次培训班是在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背景下举行的 , 来自全国30余个省(区、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体教融合的可能性 。
“机不可失 。 ”在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教授裴立新看来 , 包括《意见》在内的多个相关政策实施 , “十四五”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好于以往 , “尤其是长期影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应试教育’和体制性因素两大因素化解 , 青少年体育发展路子越来越宽 。 ”当前亟须推进对相关政策细化落实 , 而以四川省为例 , 早已有多地走在“体教融合”前列 , 为《意见》落地提供了现实样本 。
融合不仅是体教资源的简单相加
《意见》出台释放出清晰信号:“体教融合是一项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且充满了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的改革 。 ”王立伟表示 , 要想抓好体教融合的落实 , “首先必须转变思路” 。
王立伟坦言 , 对体育人而言 , 有些长期延续的认识似乎正渐渐“不合时宜”——习惯于封闭式培养人才 , 更多关注最好人才的竞技成绩;常常对教育系统培养体育人才不够信任 , 认为对方不够专业、不懂体育;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更多是教育部门的责任 , 与体育部门关系不大 , 等等 。
体教双方都必须认清的问题是 , “融合不是为解决某个问题采取的临时举措 , 也不是体育、教育资源的简单相加 , 这种融合的深刻性体现在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融合 , 并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 ”裴立新表示 , 理念融合是深化教体融合行动的先导 , 要破除部门思维 , 没有“你的”“我的”之分 。
打破教育体育体制机制壁垒成为融合关键 。 据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张登才介绍 , 绵阳市从2010年率先在全省启动“体教结合” , 合并教育局、体育局为“教育和体育局”运转 。 为了让教育和体育的资源能真正“转”起来 , 少不了实行教育体育经费计划一条线 , 将体育教学和竟赛成绩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管理、纳入体育工作考核内容等举措 。 张登才举例表示 , 小学和高中实行体育学业考核 , 输送至省优秀运动队的高中学生按照每输送1人乘3的标准纳入本一上线人数计算 , “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积极性” 。
2012年 , 在绵阳市教体局指导下 , 绵阳奥林匹克学校进驻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 , 把射击这样的传统竞技项目带入校园 。 “以前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冠军 , 进入学校后 , 越来越多学生从射击项目中受益 , 也不再强求学生非要去专业队 。 ”1990年从专业队退役后 , 唐军从事射击教练工作近30年 , 随着“办公室”从业余体校搬进校园 , 这位基层教练的思想也有了转变 。
训练场设在学校 , 不等于放弃“提高”只要“普及” 。 为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训练 , 学校出资采购造价高昂的电子靶 , “在学校里有这样的设施非常难得 。 ”唐军表示 , 场地设备、师资生源是学校优势 , 而专项教学就是体育部门独有的资源 , “每年新生一入校 , 我们马上就安排体验课 , 让人人有机会接触射击 。 ”唐军发现 , 项目迅速铺开 , 且随着学校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的“项目一条龙”建设 , 大量学生都在学习和训练中找到平衡 , 只是射击于多数学生而言 , “是一种爱好 , 是一块通往大学的敲门砖 。 ”真正有意愿进入专业队的 , 唐军表示 , “凤毛麟角 。 ”
现实让唐军转变着早已固化的“金牌思维” , 他常常观察学生的变化 , “一开始打得好激动得不行 , 打不准马上就蔫儿了 , 慢慢地 , 他们基本能做到波澜不惊 , 将来进入社会 , 心理承受能力是宝贵财富 。 ”他表示 , 不乏文化课老师提到 , 练习射击项目的学生更加专注 , 学习效率也更高 。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新土壤
当金牌项目的基层教练探索“普及”的重要性时 , 数学老师曾亮却在“小众项目”曲棍球上实现了“带出冠军”的梦想 。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犍为第一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 , 女子曲棍球队已成为学校近十几年“体教结合”的注脚 。 数据显示 , 截至2018年 , 该校女子曲棍球队共培养曲棍球运动员151人 。 “先后输送进国家队7人 , 现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有3人 。 ”参与创办学校女曲队伍的曾亮是一名老教师 , 年轻时梦想以足球技能走出去 , 无奈受到身高限制 , 最终通过高考成了数学老师 。 当学校希望通过曲棍球打造“品牌”时 , “四十好几”的他重新去学体育教育 , 与退役后的原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队长陈霞共同把队伍拉扯起来 。 “我那时就梦想 , 要有弟子进省队、进国家队、参加奥运会 , 现在看来基本都实现了 。 ”曾亮期待 , 明年东京奥运会队员们能为中国带回一枚奖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