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明朝灭亡前本有求和机会,为什么崇祯宁死不求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崇祯宁死不求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
崇祯六年 , 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 , 进入到了河南地区 。
到了崇祯七年正月 , 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 , 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 崇祯九年秋 , 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 , 攻克大批州、县 。 崇祯十一年 , 张献忠部接受明军招降 , 李自成部遭明军围剿 , 损失惨重 , 仅余十八人 , 农民军势力一时低沉 。 同年 , 清军犯境 。
文章图片
三年后 , 崇祯十四年 , 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八旗军的两相夹击下 , 本就千疮百孔的明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 连年征战耗资巨大 , 崇祯皇帝见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 , 于是 , 接连催促辽东的洪承畴 , 让他主动出击 。 当时 , 洪承畴率领着十几万明军驻扎在松山一带 , 同清军的统帅皇太极已经对峙很久了 。
洪承畴深知手下这十几万人是明朝仅有的大军 , 不敢有丝毫的冒进 。 但是 , 大军驻扎一天就要耗费一天的粮草 , 他能等 , 可崇祯皇帝实在是等不了了 。 接到圣旨后 , 洪承畴只好整顿军马 , 同皇太极决一死战 。 当年的八月二十日 , 洪承畴向部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 十几万明军顿时冲向了清军 。
洪承畴虽然是文人出身 , 但是 , 他作战勇敢 , 治兵有方 。 此时 , 虽是仓促出战 , 但明军的阵势不仅一点也没有乱 , 反而隐隐有压制清军的迹象 。 可惜的是 , 洪承畴接到崇祯帝的命令后急于获得胜利 , 将全部的精锐都放在了前锋部队里面 , 后方粮草的护卫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
文章图片
经验老道的皇太极敏锐地察觉出了明军的这一弱点 , 于是 , 不打算和洪承畴在正面硬碰硬 , 而是派阿济格率军夺取明军后方的粮草 。 在阿济格的冲击下 , 明军位于笔架山的大量存粮全部被夺 , 后路也被阿济格率领的清军切断了 。 没了粮草 , 洪承畴一下子陷入了被动 。
【崇祯|明朝灭亡前本有求和机会,为什么崇祯宁死不求和】之后 , 他设法进行突围 , 但都被皇太极堵了回去 。 弹尽粮绝之时 , 明军内部叛乱四起 , 身为主将的他也投降了清朝 。 消息传到京城后 , 崇祯皇帝迅速召来了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大学士谢升等人 。 但是 , 人都到齐了之后 , 他又不发一言 , 只是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大臣 。
看到皇帝不说话 , 兵部尚书陈新甲鼓起勇气 , 提出了向皇太极议和的想法 。 其实 ,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 崇祯皇帝早就明白 , 收复辽东已经不可能了 。 而且 , 如果再和皇太极这么耗下去的话 , 就没有精力去管李自成了 。 此等危急时刻 , 只有设法拖延时间 , 将全部力量都用在一头上 。 之前已经对李自成、张献忠百般招抚 , 可是 , 李自成坚持不降 , 张献忠是降了又叛 。
文章图片
如此一来 , 只好向皇太极议和了 。
但是 , 崇祯皇帝听了陈新甲的提议后仍然沉默不语 。 在他看来 , 南宋的议和之举已经被后人批评了几百年 , 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得个软弱无能的坏名声 。 议和是肯定要议和的 , 但这种事不能牵扯到自己 。 一旁的内阁首辅周延儒是一个官场的老油条 , 他心中明白皇帝的顾虑 , 但他装出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 , 就是不搭陈新甲的话 。 许久之后 , 谢升实在是熬不住了 。
他对崇祯皇帝说道:"如果陛下同意议和的话 , 臣感觉这样做是可以的 。 "崇祯皇帝见谢升把难题推给了自己 , 只好回应道:"你们觉得可以议和的话就议和吧 , 朕赐予你们便宜行事的权力 。 "虽然 , 崇祯帝同意了陈新甲的议和提议 , 但是 , 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 , 他多次告诫陈新甲 , 万万不可将此事泄露 。 陈新甲知道朝中大臣一直视满清为粗鄙不堪的夷狄 , 于是 , 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与皇太极的接触 。
推荐阅读
- 皇后|明朝最冷血皇帝:亲手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打死,只因皇后做了这事?
- 明朝|土木堡之变到底给明朝带来什么影响? 主要有三
- 明朝|满人入关后,为何要大肆屠杀明朝宗室而留下骂名?因为好处太多了
- 李鸿章|李鸿章只是吃个鱼,就暴露出那么大的信息量,难怪清朝会灭亡
- 后主|蜀汉灭亡后,黄皓的下场如何,小说与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 关羽|蜀汉灭亡后关羽全家被杀,为啥张飞却没事!
- 李自成|李自成能逼得崇祯上吊自尽, 为何与清军作战不到一年便一败涂地?
- 官员|明朝的繁荣和这四个制度离不开,招招严格却很有效
-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能够证明明朝对世界了解吗?
- 太监|朱元璋严禁太监干预政事 为何明朝还是太监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