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潮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采访见闻: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画卷

当下在皖苏交界的石臼湖 , 一群群候鸟在湖面飞翔 , 成为秋冬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环境变好了 , 所以这些年到这里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了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副区长郝甲林开心地说 。
石臼湖的环境提升 , 得益于其周边皖苏四个县区的协同共治 。在这里 , 保护环境 , 已成为村民之间无需多说的默契 , 他们用实际行动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生态绿色”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 , 也是发展的“底线” 。10月12日至17日 , 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的“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活动期间 , 采访人员走进皖江多个城市 , 切身感受长三角地区“同饮一江水 , 共护一江水”的生动画卷 。
绿色|【潮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采访见闻: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画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石臼湖 , 一群候鸟在湖面飞翔 , 成为秋冬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张“蓝图”绘到底
“湖与元气运 , 烟波浩难止” ,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游览石臼湖后 , 写下的千古名句 。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有的通江湖泊之一 , 石臼湖被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以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四县区环绕 。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 , 湖泊被成百上千的竹排和围网所覆盖 , 导致水生植物种类大幅减少 , 水鸟种类和数量随之下降 。
“在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下 , 2017年环湖四县区签定《石臼湖共治联管协议》 , 并建立轮值牵头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 。博望区拆除了区域内40万米围网 , 拆解了419艘住家船、1504艘生产及辅助船 。”郝甲林说 。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 , 石臼湖的生态治理 , 从“轮值”走向“共治” 。
2019年10月 , 环湖四县区又签署了《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 共绘生态一体化“蓝图”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 构建石臼湖生态环保共商、共治、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
在石臼湖畔 , 采访人员看到一块按月统计的水质检测情况公示牌 。数据显示 , 自今年1月以来 , 石臼湖每个月水质都稳定在Ⅱ类水平 。
郝甲林坚信 , 在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下 , 石臼湖将再现李白笔下的诗意景象 , 让昔日不见踪影的候鸟重返家园 。
绿色|【潮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采访见闻: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画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下 , 石臼湖昔日不见踪影的候鸟逐步重返家园 。图片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片“绿色”是底色
长三角三省一市 , 依江而兴 , 相融相生 。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 就是守住了长三角区域蓬勃发展的命脉 。
在安徽省安庆市 , 长江岸线占“八百里皖江”的五分之二 , 这里一直是江豚的“乐园” 。为了保护江豚 , 众多退捕渔民自发成立了长江江豚管护队 , 从“捕鱼人”变成“守护者” , 协助渔政部门开展巡护等行动 。
今年55岁的张贤敏就是其中一员 , 他是2017年第一批长江江豚管护队队员之一 。用他的话来说 , “上半辈子长江哺育了我 , 下半辈子我就要守护长江 。”
每天早上七点开始 , 张贤敏穿上救生衣、戴上望远镜、踏上快艇 , 开始巡护176公里的长江安庆段 。下网捕捞、锚钩锚鱼、乱扔垃圾等 , 都是他们在巡护中要制止的行为 。
“江豚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 经过整治 , 现在日常巡护的时候 ,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浮出水面的身影 。”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办公室副主任宋禄山说 。
他打开手机里的“江豚管家”智能软件 , 今年已经有100多次江豚活跃记录 。江豚在长江的频繁现身 , 见证着长江生态的绿色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