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 发生在落凤坡之战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魏延、黄忠、刘备和张任 。 原文如下: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当日张任射死庞统 , 汉军拥塞 , 进退不得 , 死者大半 。 前军飞报魏延 。 魏延忙勒兵欲回 , 奈山路逼窄 , 厮杀不得 。 又被张任截断归路 , 在高阜处用强弓硬弩射来……尘埃起处 , 前面一军杀至 , 乃雒城守将吴兰、雷铜也;后面张任引兵追来:前后夹攻 , 把魏延围在垓心 。 魏延死战不能得脱 。 但见吴兰、雷铜后军自乱 , 二将急回马去救 。 魏延乘势赶去 , 当先一将 , 舞刀拍马 , 大叫:"文长 , 吾特来救汝!"视之 , 乃老将黄忠也 。 两下夹攻 , 杀败吴、雷二将 , 直冲至雒城之下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刘瓒引兵杀出 , 却得玄德在后当住接应 。 黄忠、魏延翻身便回 。 玄德军马比及奔到寨中 , 张任军马又从小路里截出 。 刘璝、吴兰、雷铜当先赶来 。 玄德守不住二寨 , 且战且走 , 奔回涪关 。 蜀兵得胜 , 迤逦追赶 。 玄德人困马乏 , 那里有心厮杀 , 且只顾奔走 。 将近涪关 , 张任一军追赶至紧 。 幸得左边刘封 , 右边关平 , 二将领三万生力军截出 , 杀退张任;还赶二十里 , 夺回战马极多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张任在落凤坡射死庞统后 , 随即对刘备大军展开猛攻 。 魏延和黄忠经过苦战 , 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 , 谁知刘备又遭张任大军的追击 。 关键时刻幸好刘备和关平及时出现 , 这才挽救了危局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刘备被张任追击时的举动 , 叫做"且战且走" , 意为意为在战场上边打仗边撤退 , 后来也比喻一边应付当前的局面 , 一边另有打算 。 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凤雏"庞统在与刘璋手下将领作战时中箭身亡 , 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 , 在《三国志》及《华阳国志》中均有记载 。 但小说有两处是虚构的 。 首先是庞统的阵亡地点并非落凤坡 。 《三国志·庞统传》中明确记载:"进围雒县 , 统率众攻城 , 为流矢所中 , 卒 。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
文章图片

其次 , 导致庞统阵亡的人也并非是张任 。 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 , 张任兵败被杀是在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 而庞统中箭身亡则是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 这也就意味着庞统阵亡时 , 张任早已死了一年 , 他又怎么可能死而复生来射杀庞统呢?至于庞统被害的真正凶手是谁 , 这已经无从考证了 。
【庞统|庞统的确是中箭而亡, 但既不是倒在落凤坡, 凶手也不是张任】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