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魏明帝曹叡(205-239年 , 226-239年在位) , 是魏文帝曹丕(187-226年 , 220-226年在位)和甄夫人(182-221年)所生的儿子 。 幼时好学多识 , 尤其留意法理 , 深得祖父曹操的喜爱 , 十五岁时便将他册封为武德侯 。 曹操甚至说过 , 看见这个孙儿 , 他便看到了自家第三代的希望 。 这话可谓意味深长 。 每逢朝宴 , 他都会安排曹叡参加 。
可是 , 曹叡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 。 他的父亲曹丕于220年代汉自立 , 作为嫡长子 , 他只是晋爵为平原王 , 并未被册立为太子 。 这一储君之位 , 他父亲直至六年后临死之前 , 才匆匆交给他 。 个中的原因 , 跟他母亲甄夫人被父亲赐死有关 。 他能迎来转机 , 又跟一次狩猎直接有关 。
□一对母子鹿的出现 , 让曹叡终于获得了太子的名分
这个“母子鹿”故事的发生时间 , 应当是在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六月至七年五月之间 , 也就是曹丕将曹叡生母甄夫人赐死 , 到曹叡被立为太子之前的这个时间段 。 靠后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魏明帝曹叡(影视剧照)
这一天 , 曹丕带着曹叡一道打猎 , 当一对母子鹿出现在他们父子视野中时 , 曹丕首先将那只母鹿射杀 , 然后令儿子接着射子鹿 。 可是曹叡不但没有遵从父亲的旨意 , 反而一口哭了起来 , 他对父亲说:“陛下已将它的母亲射杀 , 我不忍心再来伤害它!”
闻听此言 , 曹丕并未责怪儿子的抗命不遵 , 脸上也露出了些许忧伤的表情 , 放开了手中的弓箭 。 他心里当然明白 , 儿子这话 , 是在讽喻自己 。
曹丕是在父亲曹操病逝的当年 , 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的 , 定国号魏 , 改元黄初 。 登上皇帝宝座 , 他并未按照惯例马上册立皇后 。 他有难言之隐:此时受他宠幸的女人有三位 , 郭夫人和李、阴二位贵人 , 而发妻甄夫人并不在其中 。 在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来洛阳登基时 , 他干脆将甄夫人留在了陪都 。 很显然 , 这对相伴已接近二十年的夫妻 , 感情出了状况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果不出其然 , 黄初二年 , 曹丕将甄夫人赐死 。 在将这块绊脚石后清除之后 , 他于次年将郭夫人册立为皇后 。
曹叡作为长子 , 如果不出现这样的变故 , 成为太子将毫无悬念 。 亲生母亲被杀 , 而杀她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 时年十六岁的曹叡情何以堪!母亲一死百了 , 儿子还得活下去 。 曹叡为自己选定了这样的生存方式:杜绝跟朝臣的一切往来 , 闭门读书 。 就更谈不上参知朝政了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影视剧照
按照他这几年的做法 , 刚才父亲要他射杀那只子鹿 , 他完全可以“剑走偏锋” , 随意射出一箭应付过去 , 两不得罪 , 为何要一反常态 , 公然抵制呢?他当时是何种心态 ,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 但由此可以看出 , 母亲的死像是一片阴霾 , 一直缠绕着他 , 以致让他触景生情 , 难以自制 。
值得曹叡庆幸的是 , 父子间的这次“交锋” , 带给他的却是很正面的结果:他很快被册立为太子 。 史书记载 , 曹丕正是在这次狩猎之后 , 才下定了将曹叡立为太子的决心 。
那么魏文帝曹丕又是何种心境呢?也只能做一些猜测 。 首先 , 他肯定爱自己的儿子 , 只是在立为太子的问题上还在犹豫中 。 或许他从这件事当中 , 看出了儿子的一颗仁爱之心吧?还有 , 儿子的这次消极抵抗 , 换个角度来看 , 也是一种能力的展示 。 最后 , 他宠幸的郭皇后未能生下儿子 , 对于后继之君的确定 , 他其实比谁都着急 。
□甄夫人死后 , 缘何被后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甄夫人在生时 , 丈夫曹丕并未给她皇后的名分 。 她的文昭皇后名号 , 是儿子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封的 。 曹丕为何要将甄夫人废杀 ,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内言之寥寥:“(曹丕)践阼之后 , 山阳公(汉献帝)奉二女以嫔于魏 , 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 , 后愈失意 , 有怨言 。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魏文帝曹丕(影视剧照)
古代帝王之家的这些恩恩怨怨 , 如今已很难去探寻 。 魏文帝曹丕和甄夫人都不会料到 , 一个被丈夫赐死、靠儿子追加名分的女人 , 千百年来竟成为世人瞩目的传奇人物 , 且被披上了一层愈来愈神秘的面纱 。 这种文化现象 , 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它的背后 , 又是一些什么元素在催生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化学反应”呢?个人认为 ,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才华+善良
甄夫人是中山无极人 , 三岁失去了父亲 , 由兄长抚养 。 她天资聪颖 , 很小就想识字读书 , 经常摆弄兄长用的笔墨纸砚 。 有一次 , 兄长跟她开玩笑 , 说:“你应当习女工 , 而非做女博士 。 ”她却如此回答:“古时贤惠的女子 , 都会留心前世的成败 , 引以为诫 。 我若不读书 , 如何明白那些道理呢?”兄长听了大为惊奇 , 便开始教她读书识字 。
时逢战乱 , 粮食奇缺 , 不少人家只得变卖金银珠宝来换粮食 。 当时她家储粮颇多 , 便乘机兑换金银细软 。 有一天 , 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姑娘却对母亲说:“如今是乱世 , 匹夫为无罪 , 怀珠玉者为有罪 , 现在左邻右舍都在饿肚子 , 我们还不如将自家谷物拿出来 , 救济亲族邻里 , 广为恩惠 。 ”家里人都认为这话说得有道理 , 便照此行事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甄夫人(影视剧照)
○美貌+劫难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品德优异的姑娘 , 自然能找到好婆家 。 后来 , 她被河北赫赫有名的世家袁氏迎娶 , 成了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 。 袁氏父子与曹操争夺天下失败后 , 她又成了曹操儿子曹丕的女人 。 对于甄夫人遭受的这一人生大变局 ,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 , 补充了一段《魏略》和《世语》的记载(括号内文字为笔者加注)——
(袁)熙出在幽州 , 后(甄氏)留侍姑(袁绍妻) 。 及邺城破 , (袁)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 。 文帝(曹丕)入绍舍 , 见绍妻及后 , 后怖 , 以头伏姑膝上 , 绍妻两手自缚 。 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 , 文帝就视 , 见其颜色非凡 , 称叹之 。 太祖(曹操)闻其意 , 遂为迎取 。 世语曰:太祖下邺 , 文帝先入袁尚府 , 有妇人被发垢面 , 垂涕立绍妻刘后 , 文帝问之 , 刘答“是熙妻” , 顾閴发髻 , 以巾拭面 , 姿貌绝伦 。 既过 , 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 , 有宠 。
史家的这段记述 , 以近乎文学家的笔法 , 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曹丕跟甄夫人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 给人过目难忘的印象 。 文中不仅描绘出了甄夫人惊人的美丽 , 而且还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动容的“乱世红颜遭劫”图!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影视剧照
○儿媳+公公
有个传言 , 说曹操当初对甄夫人其实也有想法 , 只是被儿子抢先了一步 。 此说最早当源自南朝人所编小说集《世说新语》 , 其《惑溺篇》写道:“魏甄后惠而有色 , 先为袁熙妻 , 甚获宠 。 曹公(曹操)之屠邺也 , 令疾召甄 , 左右曰:‘五官中郎(即曹丕)已将去 。 ’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 ’”这一类传言往往是很容易流行的 , 何况它是发生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身上 。
此说的可信性究竟有多大呢?个人认为为零 。 在此不作过多的说明 , 只是挑明一点:自东汉中后期开始 , 直至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 , 邺城一直被河北割据政权作为大本营 , 谁要想在河北称雄 , 那就得先将这座城池据为己有 , 否则是不可能长久的 。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 实现大一统的隋文帝 , 不惜将这座历史名城夷为平地 , 使得它从此只有前世而无今生 。
据此 , 说曹操当年攻下邺城仅仅只是为了占有甄夫人 , 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 这跟小说《三国演义》有意更改曹操修筑铜雀台的时间 , 以便让他有机会隔着黄河与长江 , 跟东吴两位美女大乔、二乔闹出“绯闻”来 , 玩的是同一个套路 。 (可参阅拙作罗贯中的“段子”:周瑜心胸狭窄被气死 , 曹操隔着长江黄河闹绯闻)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曹操(影视剧照)
这里还要说一下女子改嫁的事情 。 且不说甄夫人嫁给曹丕完全属于被迫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妇女改嫁是一种正常且比较普遍的现象 。 不说别人 , 只说曹家 。 曹操的妻子、曹丕的母亲卞夫人 , 史载本为“倡家”出身 , 二十岁时被曹操纳为妾 , 后来照样做了王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 一生安享荣华富贵 。 只是到了封建时代的中后期 , 女人再嫁才被视作禁脔 。
○弃妇+冤魂
甄夫人在嫁给曹丕的次年 , 便生下了儿子曹叡 。 这个男孩的降生 , 不仅可以帮助她抚平内心的精神创伤 , 也有利于她融入新的家族 。 对于她跟曹丕的夫妻感情 , 除了上面《后妃传》内的明文记载 , 还可以找出一则颇具趣味性的旁证来 。
《三国志·魏志·刘祯传》记载 , 曹丕有一次在家中跟邺下文士聚会 , 酒酣耳热之际 , 他让甄夫人出来跟大家相见 。 毕竟男女有别 , 刚才谈论文学神采飞扬的文士们 , 一个个都低下头来 , 唯有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刘祯 , 以目平视甄夫人 。 此君当为太想一睹这位美女的芳容 , 只不过眼福满足了 , 却因此惹出了大麻烦:曹操获知此事 , 竟然将他抓了起来 , “减死输作” 。 这看一眼的代价 , 也实在太大了!此时的甄夫人 , 应该是获得了幸福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到曹丕准备赴洛阳做皇帝时 , 他们的夫妻关系显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否则曹丕怎么也不至于将甄夫人丢在邺城 。 对于《三国志》记载甄夫人是因为丈夫宠幸别的女人 , “失意、有怨言” , 招致杀身之祸的说法 , 很早就有人替她翻案正名 。
离得最近的 , 是南朝人裴松之 。 他在为《三国志》作注时 , 在甄夫人的传内 , 增加了多则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的史料 , 为的就是打这场笔墨官司 。 是啊 , 一个一向温文尔雅的女子 , 怎么突然间变成了让人讨嫌的“妒妇”了呢?
甄夫人死得很惨 。 赐死之后 , 还受到了“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凌虐 。 有生者为何要如此凌辱一个死去的人呢?按照古人的迷信说法 , 如果往冤死鬼的嘴中塞入糟糠 , 她在阴间就无法抱怨报复了 。 看来 , 干这种事的人在不打自招:死去的这个女人 , 确实有冤屈!
一般认为 , 甄夫人的死 , 跟郭皇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 魏明帝曹叡就是这么认为的 , 所以他曾亲自向郭太后询问自己母亲的死状 , 郭太后忿忿不平地回答:“是先帝要杀她的 , 你为何来责问我呢?你作为人子 , 难道可以做出追仇于死父, , 为前母而枉杀后母的事情吗?”将她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影视剧照
○嫂子+叔子
历史上的甄夫人 , 是不曾留下名字的 。 史书中一般将称她为甄妃、甄夫人、甄皇后 。 然而 , 后人却给她起了个名字 , 叫甄宓 。 这个名字的来由 , 跟她小叔子曹植的名作《洛神赋》有关 。 曹植在这首赋的开篇写道:“黄初三年 , 余朝京师 , 还济洛川 。 古人有言 , 斯水之神 , 名曰宓妃 。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 遂作斯赋 。 “由于许多人认定 , 曹植写这首赋 , 是在缅怀自己死去的嫂子 , 于是宓妃就变成了甄夫人 , 甄夫人则变成宓妃 。
有学者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这个传闻在唐代就开始有了 。 然而在大多数学者看来 , 这个问题并不能叫做什么争议 , 只能说属于传闻 。
这个传说其实是非常美好的 。 信其有 , 可以做出这样的解读:既然世人对甄夫人坎坷起落的人生充满着同情 , 难道作为小叔子的曹子建 , 就不能表达和寄托自己的哀思么?信其无 , 则可以这样理解:这对叔嫂同为天涯沦落人 , 后人为之不平 , 于是编织出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 借此表达对他们人生际遇的同情 。 对此 , 个人也有一个奇想:这莫非是后人对曹丕强令弟弟曹植作《七步诗》的一种“高级黑”呢?只是不要坠入世俗男女情欲的窠臼 , 那就未免太过粗俗了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晋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传说+疑案
围绕甄夫人 , 还有一些的传说 。 例如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流行一种名叫“灵蛇髻”的发型 , 弥久不衰 。 这种发型的来历 , 据说跟甄夫人有关 。 相传她在邺宫内每天都会见到一条绿蛇 , 这是一条灵蛇 , 它口含赤珠 , 将身体盘卷成不同的形状 , 以此教给她不同的梳髻方法 。 后来 , 人们便将她喜爱的这种发型 , 称为灵蛇髻 。
甄夫人跟她的公公曹操之间 , 确实存在一桩“公案”:关于一首诗的“著作权”之争 。 《乐府》中有一首《塘上行》,其文如下:
蒲生我池中 , 其叶何离离 。 傍能行仁义 , 莫若妾自知 。 众口铄黄金 , 使君生别离 。 念君去我时 , 独愁常苦悲 。 想见君颜色 , 感结伤心脾 。 念君常苦悲 , 夜夜不能寐 。 莫以贤豪故 , 弃捐素所爱 。 莫以鱼肉贱 , 弃捐葱与薤 。 莫以麻枲贱 , 弃捐菅与蒯 。 出亦复苦愁 , 入亦复苦愁 。 边地多悲风 , 树木何翛翛 。 从君致独乐 , 延年寿千秋 。
魏明帝继位,有个母子鹿的故事,他的母亲甄夫人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文章图片
京剧《洛神赋》(剧照)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乐府歌辞 , 描写的是一位敦良温厚的女子 , 抒发自己对丈夫的离愁和被丈夫疏远、遗弃后的孤苦、凄冷 。 诗句清丽婉转 , 回环往复 , 惟妙惟肖 , 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
然而 , 对于这首诗的作者 , 古今始终存在争议 , 一说系甄夫人失宠后所作 , 一说为她公公曹操的作品 。 这一著作权之争 , 当代仍在持续 。
正是在上面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下 , 历史上的甄夫人 , 在后世变成了一个像谜一般的人 , 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 命运多舛的她 , 如今已跟《洛神赋》中的宓妃合二为一 , 这对她来说 , 大概可以算作是一种恒久的慰藉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