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试争议背后是教育的失衡

近日 , 教育部回应艺术课程进中考 , 称考试内容必须要是在学校里教过的 。 目前美育进中考已在八个省份试点 。 (10月24日《人民日报》)毋庸置疑 , 艺术教育重要且必要 。 但当其与中考挂钩 , 舆论却倒向了反对的一边 。从整体来看 , 该政策的争议点主要有三 。 首先 , 中小学艺术类课程课时少 , 学生需要课外补习 , 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 其次 , 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教育不公平 。 再者 , 艺术鉴赏主观性较强 , 在考核时很难用一把量尺去评判 。网友的三点质疑不无道理 , 但我们更应看到 , 质疑的背后 , 折射出的是当下艺术教育的失语与失衡 。艺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但由于升学压力 , 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将其看做是无益的消遣 , 也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与金钱 。 学校也会迫于升学率而将艺术类课程关停 , 换成文化课 。 部分落后地区由于师资不足 , 硬件设施的缺失 , 再加上只重视文化课考试的封闭思想 , 最后索性敷衍了事 。同时 , 由于艺术课程不受重视 , 多数学校的艺术考试也只是“走个过场” , 打分更是随意 , 因而会忽视对优化考试形式与标准的思考 。 囿于这种现实 , 人们难免会对中考艺术考试的标准与形式担忧 。正是由于艺术课程长期被边缘化的现实 , 经济因素所导致教育不平等 , 再加上考核方式僵化 , 现在却突然进入中考 , 才会引起舆论的争议 。相较于考试 , 如何保障落后地区学生接受美育教育的权利 , 更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 。 家长与学生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 注重对艺术知识的学习 。 学校要落实艺术类课程的正常开展 , 杜绝其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 端正教学态度 , 并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 此外 , 教育部门应对落后地区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 加强完善设施建设 , 引进师资人才 , 或采用网课模式 , 让落后地区的学生也能同等享有学习艺术的权利 。艺术课程进中考的初衷 , 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教育 。 其引发的争议 , 实质是人们对当下艺术教育问题的思考 。 转变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保障教学的质量、合理制定考核方式、落实落后地区的教育扶持 , 都需要学生家校的努力与配合 , 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顶层设计 , 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 由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艺术的熏陶 。文/魏质方(重庆大学)来源:红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