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加才|霜降,姜的辛辣扫荡着秋尾天地间的寒


宋加才|霜降,姜的辛辣扫荡着秋尾天地间的寒
本文插图

今年的姜长势很好 , 宋加才夫妇在田间劳作 , 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组图/采访人员金林
我们在众多种姜人中找到了宋加才一家 , 并跟随他们一起度过了5天的乡村生活 。 他们住在马桥镇的荷塘村三组 , 一家人待客极为热情 , 有着食姜一般的温暖感觉 。 作为一个世代居于此的姜农 , 他的生活因姜而改变 , 姜让他们变得富裕充实 , 不变的则是依然传统的生活信念 , 那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然与生命的礼赞 。
宋加才家堆满了干姜片 , 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传统生活中 , 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元 。 宋加才的家 , 在马桥镇荷塘村三组 。 这是一个紧邻公路的村民小组 。 房屋新旧杂糅 , 风格各异 。 房屋之间 , 异常紧密 , 狭窄的巷子无法让车辆通行 。 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村落不太一样 。 它更接近一个城中村的密度 。 汝城山多地少 , 人们要留出足够的土地用来耕种 , 留给房屋的空间便不会太多 。 毕竟土地才是生存的根本所在 。
宋加才从附近的葫塘村搬到这里 , 已经有38年了 。 老宋今年70岁 , 妻子朱云珠67岁 。 在老宋25岁那年 , 他们结了婚 , 仪式很简单 , 却并不影响他们相濡以沫地度过了45年的漫长岁月 。

他的房子位于进入巷子后的第二排 , 是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砌成的红砖房 。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 能砌成这样的房子 , 已算是颇有财力 。
走进屋里 , 光线尚好 , 不像是以前那些老旧房屋的感觉 。 木制的大沙发 , 围绕着茶几 , 前面则是一台电视 , 这是上世纪的经典家居搭配 。 电视机为液晶 , 算是旧瓶装新酒 。
电视机旁边的墙上 , 贴满了照片 。 这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 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老一代的“照片墙” 。 照片墙大致分为两个主题 , 一个是家人 , 一个是族人 。 家人的照片里 , 有老宋年轻时的照片 , 有他两个儿子小时候的照片 。 老宋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讲起孩子们的故事 , 包括小时候什么样子 , 大了在哪里上学 , 后来又做什么工作……
把家庭当作生活的主要意义 , 是这个农耕民族的数千年传统 。
照片墙的另一面挂的是他的族人们 。 多为合照 , 背景则有宗祠、风光等等聚会地点 。 据说他们宋家的祖上有人当过唐朝宰相 。 唐朝的确有一位名相叫宋璟 , 但并不是照片里所说的“申锡公” , 汝城的宋氏称为先祖的“申锡公”其实是唐文宗时期的大臣宋申锡 。 太和四年(830)拜相 , 任同平章事 。 他就是汝城人 。

宗族一直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基层结构 。 进入现代社会后 , 宗亲的关系开始弱化 , 但宋加才老人依然保有着对宗亲们的感情 。
老宋家的另一面墙上则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 挂地图似乎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个习惯 。 那一代的人 , 很少有机会去周游世界 , 一幅地图 , 既可以增加地理知识 , 又拥有了一种“世界在我眼中”的美妙感觉 。
宋家的二楼是后来加建而成的 , 清水红砖材质 , 如今看起来也有些古朴了 。 湖南的乡村 , 如今很少有人会住一楼 。 一楼大多作为会客厅 , 二楼才是居住的地方 。
二楼中厅里堆满了大袋的干姜片 , 散发着一股醇厚的香气 , 却并不再辛辣 。 老宋说这是拿来泡姜茶用的 。 二楼卧室里很干净 , 里面摆放的是有着漂亮纹饰的衣柜和床 , 这还是老宋结婚时做的家具 。 床是经典的传统式样 , 为封闭式 , 四角相连 , 围合成框架 , 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工艺盒子 。 这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着相通的设计理念 , 内敛、隐秘、保守是传统的生活气质 。 旧家具上的纹饰主题多为花鸟 , 象征富贵吉祥 。 虽历经岁月久远 , 略有褪色 , 却依然能感受到喜庆的气氛 。

老宋的大儿子在附近开了工厂 , 专门生产加工各种生姜制品 。 小儿子则在另外的地方种植生姜 。 老宋说小儿子住在城里 , 每天开着车往姜田里跑 。 世界的变化 , 已经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身份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