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买人心的乾隆二臣录:山东淄博罗村王鳌永

王鳌永(1588~1644年) , 字克巩 , 号蘅皋 , 又号涧溯 ,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窎桥村人 。 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 死于青州之变 , 卒赠清户部尚书 。 乾隆年间入贰臣传 [1]明末清初出生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窎桥村出生日期1588年逝世日期1644年主要成就贰臣字号字克巩 , 号蘅皋2 家族成员进士 , 曾任湖北宜城县令 , 累官郧阳巡抚 。崇祯时 , 张献忠犯兴安 , 王鳌永驻防江陵 。 大学士杨嗣昌督师 , 好自用 , 每失机宜 , 王鳌永曾经劝谏他 , 不听 , 遂奏罢王鳌永 。 后杨嗣昌败 , 授户部右侍郎 , 听取户部主事蒋臣的建议 , 重启宝钞法 , 设立内宝钞局 。 不久改任佥都御史 , 通州巡抚 , 督治通州军务 。 李自成攻陷北京时 , 被抓下狱 , 输银得释 。睿亲王多尔衮之命 , 以户部侍郎兼工部侍郎衔 , 率领井陉道方大猷、员外郎张慎言、主事胡之彬、潘臣等人招抚山东、河南 。王鳌永至德州 , 与都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等人击走李自成余党 。 行至济南 , 分道招抚降 , 推荐前明大学士谢陛 。 王鳌永与山东巡抚贰臣方大猷、登莱巡抚陈锦、沂州总兵夏成德、胶州副将柯永盛等在山东清剿余党 , 济南、东昌、泰安、兖州、青州归顺 。 王鳌永遣人招降彰德府、怀庆府、开封府、归德府、卫辉府及明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 。李自成裨将赵应元趁机假降 , 占领青州 , 王鳌永骂不绝口 , 被杀 , 史称“青州之变” 。 卒赠户部尚书 , 赐祭葬如例 。王樛(1626~1665) , 授骑都尉世职 , 隶汉军镶蓝旗 , 官至通政使司右通政 。孙:王敷政 , 王箓永之孙 , 过继为王樛子 , 袭爵 。四世孙:王作亮 , 以袭次满而停袭 , 乾隆十五年(1750) , 特予恩骑尉世袭罔替 。​​满清真正的统治是从三藩平定开始的 。 17世纪80年代到18世纪的90年代虽称为盛世 , 但徒有其表 。 中叶已入衰微晚期贪婪者如和珅 , 吏治营伍更加败坏 , 嘉庆道光时上下因循欺蒙愈甚 , 收刮民膏而秧民者 , 天下皆是!八旗虽称能战 , 但人数有限 , 入关以后 , 则平流寇并灭南明 , 以降将之功居首 , 到中原略定 , 八旗习于奢逸 , 渐失勇锐之气 , 三藩之乱完全靠汉军绿营完成 。 到嘉庆年间 , 也变成无赖代充 , 见敌就逃 , 清的高压政策并不能使人完全驯服 , 潜伏的民族意识仍然在兹曼 , 准备相机反抗者不乏其人 。 以天地会(一称洪门或三合会)为著 。 此一组织上朔到16世纪时期 , 到十七世纪郑成功而扩大 。 福建台湾是他们的根据地 , 其后遍及长江流域 , 及东南西南地区 。 另一民族革命的秘密团体为白莲教 , 宗教(佛教)的意味浓重 , 元末的反蒙古运动 , 即以白莲教为中坚 。 清朝初年 , 白莲教重张反抗异族旗帜 。 信仰者以农民为多 , 分布于黄河·长江下游 。 历代变乱 , 大都起于大都起于中衰之世 , 清代由于民族的不平 , 加上清初对华夏各族的屠杀政策 , 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 , 南昌大屠杀动辄几十万民众被屠戮 , 日本入侵中国据说就是仿效满清入关的屠杀政策 。 虽在所谓的盛世 , 变乱亦累次发生 。 康熙以后的武昌兵变 , 即白莲教所策动 , 云南浙江福建台湾的叛乱为天地会所领导 。 雍正年间 , 白莲教天地会不断骚动 。 乾隆年间 , 复转急剧 , 白莲教一度据有水陆要冲 , 扼南北漕运的山东临清 。 天地会一再起于湖北福建 , 以台湾的势力为大 。 此外有甘肃的回乱 , 贵州湖南的苗乱 。 规模最大的为嘉庆年间的白莲教之乱 。 蔓延湖北四川陕西甘肃 。 气候白莲教的别支天理教又有一次大举 , 党众遍布华北各省 。 道光时代 , 天地会及瑶夷回的扰攘几无虚日 。 中国还有海防问题 , 嘉庆年间 , 海盗猖獗 , 出没于粤·闽浙江海面 , 数年始定!满清文字狱更是对于学术思想的直接迫害 , 文人笔墨如少有不当 , 既指为诽谤 , 动加刑戮 , 株连至广 , 而以雍正乾隆两朝为烈!统观清代的统治策略 , 一切以集权防范压制为尚 。 君权之隆 , 君威之盛 , 超过任何时代 。 汉唐君臣之间 , 尚略有对等体制 , 宋明朝仪虽渐森严 , 臣僚仍可立而陈奏 , 清则改为三跪九叩 。 明代百官·布衣·皆得上书 , 清则除部院堂官(尚书侍郎) 。 给事中 , 御史及抚督外 , 概不得专折言事 。 官员虽然满汉皆有定额 , 但一般旗人复享受各种特殊待遇 , 无处不形成满汉对立 。 汉人之热衷利禄者 , 但知见习八股 , 英拔才智之士 , 因恐触时讳 , 不敢讲民生利弊 。 论时政得失 , 唯有致力于考据之学 , 以求远嫌避祸 , 学术上流于支离破碎 , 不见其大者远者 , 民族朝气凿丧 , 朝野志趣萎靡 。 政治上上下之情未通 , 满汉志气中阙 , 大臣阘茸以保富贵 , 小臣钳结而惜功名 。 社会上清议无闻 , 而务科第 , 经营财货 , 节义经纶之事 , 漠然无与其身 。清的统治与明没有多大的出入 , 且变本加厉 。 政治军事防范外 , 思想的钳制所关尤大 。 清提倡理学之力 , 有过于明 。 八股取士之制照旧采行 , 而宜加严密 。 一面悬利禄以买汉人 , 使悉入毂中 , 一面百般折磨 。 必令俯首帖耳 。 志气丧尽 。 考试分为三级 , 第一级为童试地二级为乡试三年举行两次 , 须经过县考 , 院考(省)考 , 方能成为生员(秀才) 。 全国每次录取两万五千名 。 第二级为乡试 , 分省举行三年一次 , 分为三场 。 考中第一名为解元 。 余为举人 。 全国每次录取一千四百名 。 会试为第三级 。 在京师礼部举行 。 亦三年一次 。 第一名为会元 。 余为贡生一甲三名 , 即状元 , 榜眼·探花二甲为进士出身 。 三甲为同进士出身 , 共约两百名!进士复以字为重 , 不通事务 , 毫无常识者不乏其人 。顺治五年1648年始 , 清国各地方府学县学前都置有一块石碑 , 这块石碑不是竖栽而是横躺 , 故叫做“卧碑” 。 卧碑镌刻三条禁令 。第一 , 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 , 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 , 不得刊刻文字 。这三条禁令 , 恰好是当时西方人所要争取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 , 所谓三大自由了 。 弥尔顿在此时的英国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 , 东西方在此时有一个恰好相反的对比 。 在皇权专制下 , 特别是大清在满族部族专政下 , 他们只需要服服帖帖的官 , 不许有正正大大的人 。 结果必然造成政治上的奴性、平庸、敷衍、腐败、没精神 。 于是 , 各地民变四起 , 屡仆屡兴 , 连绵不绝 。 所以此后满清政府即使不遇西洋势力入侵 , 不久也要垮台 。清后期 , 最大一场民变“太平天国”镇压后 , 反清没完 。 先有变法后有革命 。 主张变法的是康梁 , 主张革命的是孙黄 。 终于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 , 国人活得更像一个人 , 让中国更像一个国 , 不再是一个屠宰场 。 让人享有人该享有的三大自由 , 让人不再饥饿 , 不再惧怕 , 不再充当奴才 。 不管你此制彼制 , 做不到这些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 任何制都长久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