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深秋时节 , 秋风吹亮了柿树上的一盏盏“红灯笼” , 涂满了油画般浓郁的橘红 , 点缀着浅褐色的叶子随风摇曳 , 又添了几笔中国画写意的味道 , 是深秋时节不可多得的拍摄题材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秋去冬来万物休 , 唯有柿树挂灯笼 。 欲问谁家怎不摘 , 等到风霜甜不溜 。艳丽的柿子虽然很美 , 但同时枝杈杂乱 , 想要拍好还是需要用点心思 。 那么 , 今天不妨一起随着25张示例照片 , 给大家一些拍摄建议和技巧 , 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1、背景的处理很多人拍摄的画面太杂乱 , 影响画面美感 。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背景处理的不好 , 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 而反之 , 用好背景 , 扬长避短 , 就能“逢凶化吉”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1示例1 , 选择一个比主体柿子更暗的山体作为背景 , 将亮调的柿子树主体从画面中分离出来 , 暗色的背景还可以简化杂乱的环境 , 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2示例2 , 是很多人常用的方法 , 即采用仰拍的角度进行拍摄 , 以天空位背景 , 简洁了画面 , 同时 , 橘红色的柿子和蓝色的天空色彩相互衬托 , 此外 , 云彩的点缀 , 使得画面更加有味道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3示例3 , 画面背景较乱时 , 采用了背景过曝的方法 , 结合后期 , 在PS中增加明暗对比 , 让画面呈现出水墨画的感觉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4示例4 , 选择了微派建筑作为画面背景 , 微派建筑前的柿子树与建筑浑然一体 , 绘就了一幅绝美的国风田园画 。 当然 , 没有徽派建筑 , 如瓦房、花窗、庭院、红墙……这些都是身边常见的中国元素 , 拍摄时一定不要忽略了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5示例5 , 选择青黑色的瓦砾作为背景 , 这样的画面既简单也有意境 。2、拍摄对象的选择前面说了 , 很多人拍摄的画面太杂乱 , 影响画面美感 ,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背景的处理 , 还有一部分便是关于拍摄对象的选择 。 在之前对拍摄花卉介绍中也多次提到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拍摄对象的选择 , 会选择对象比拍摄更重要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6示例6 , 选择一根枝上的柿子作为拍摄对象 , 表现婀娜枝干与柿子相衬之美 。 运用长焦压缩画面 , 增加虚化效果 , 起到简化背景的作用 , 同时 , 运用枝叶作为前景遮挡 , 使得画面更具有层次感 。 注意 , 长焦容因手抖易造成画面失焦 , 所以在用长焦拍摄时应当提高快门速度 , 或者借助脚架来拍摄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7示例7 , 当找不到好的个体或角度进行单枝拍摄时 , 不妨可以适当扩大构图把一树的柿子都拍进来 , 配合天空作为背景 , 展现一种群生之美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8示例8 , 成熟的柿子颜色较为浓艳 , 在广阔风景中也十分明显 , 周边的景色变成主体 , 柿子树成为不错的点缀景物 。 远景或大场景中难以体现细节 , 要以色块安排为重 , 利用好大面积的橘红色块再配合绵延不绝远山 , 表现大环境之美 。 同时 , 落日时分的天空为画面增色 。3、构图与布局在构图方面 , 只有经验规律的积累 , 而并无拘泥僵化的框框 。 在这里 , 有两个基本原则 , 第一条就是常说的“减法规则” , 凡是对表现主体可有可无的陪体一概想办法减去 , 陪体在位置、清晰度、色彩、亮度上不能喧宾夺主;第二条是“加法原则” , 缺乏美感与意境时 , 要主动寻找为画面增加元素 , 如为画面加入生机、画面兴趣点等等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9示例9 , 借鉴国画绘图中的“留白” , 即作为被摄主体的柿子树 , 只占据画面中的部分幅面 , 而有意地空白出相应的画面空间 。 从而使眼前的场景 , 显得干净有秩 , 更给视图者以自由的遐想空间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10示例10 , 根据树枝干的自然延伸 , 充分利用其曲线进行构图 , 与竖构图相结合 , 更突出竖向线条的张力 。又到一年好“柿”节!拍好这深秋的“红灯笼”
示例11示例11 , 根据树枝干的自然延伸 , 充分利用其曲线进行构图 , 竖构图更加突出花枝竖向的张力 , 同时借助长焦压缩画面 , 显得节奏感更强 , 画面形成由远及近的延伸效果 。 同时 , 青瓦老房子为画面更增添一份中国风意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