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1958年 , 山西省沁源县修建“七一渠”时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壁画墓 ,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清理 , 并由杨柏公、海振崇两位先生临摹了壁画 。 摹本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 清理结束后 , 由杨柏公撰写《沁源县交口乡正中村金代砖室壁画墓葬考察记录》(以下简称《考察记录》) , 收录于《沁源文物资料》第三辑 。 该文公布了此墓的造墓题记 , 因为是内部资料 , 所以能见到此文的学者很少 , 影响到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 从摹本看 , 壁画上亦有多处题记 , 结合造墓题记 , 对于认识壁画内容及墓主人相关情况具有独特价值 , 因此这套壁画摹本显得非常珍贵 。 本文结合发掘记录 , 对山西博物院藏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壁画摹本进行探究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1958年沁源正中村金墓平面及壁画位置示意图
一、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
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为闫氏家族迁葬墓 , 葬闫氏先祖三代 。 该墓坐西朝东 , 为一个主室及五个侧室组成的多室墓 。 主室平面呈不规则六边形 , 每边长度在120-130厘米之间 。 墓门位于东壁正中 , 其余各壁均辟侧室 。 主室内有倒凹字形棺床 , 棺床上砌须弥基座 , 基座之上为仿木构砖雕 。 主室与侧室之间以过洞连接 。 五个侧室都为四角攒尖顶 , 西侧室较为特殊 , 后面还连接一小室 , 其余四个侧室基本为长方形 , 大小不等 , 一般长约2米 , 宽约1米 , 东南侧室较小 。
墓葬壁画以彩绘为主 , 西壁上方拱眼壁内绘亡灵过桥图 , 东面三壁门洞两侧均有壁画 , 共六幅 , 上部绘卷帘、帐幔 , 东北、东南壁分别绘男女对坐宴饮图 , 东壁墓门两侧各绘骑马出猎图 。 甬道内南北壁亦有壁画 , 为庄客生产生活图 。 东面三壁壁画 , 人物附近均有表身份之墨书题名 。 此外 , 墓壁上部障日板位置绘孝子故事 , 每面四幅 , 为一套二十四孝图 , 亦有墨书题记说明图画内容(图一) 。
主室东壁拱眼壁间 , 绘横匾式方框 , 中间有题字19行 , 左边框外有与框内文意仿佛的题字三四行 , 框下偏左也有题字 。 摹本中没有此处题字的内容 , 为核实题字情况 , 笔者特意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进行调研 , 得知由于时间较长 , 原始记录已经不存 , 兹依据《考察记录》记录如下:
大金国河东南路、沁州沁源县□乡作坪村土产居住、葬主阎□等优为三代
先祖尊□预前并不□葬今来者孙阎福等 , 特备国家财乃报尊灵之德以恩□念亲族
之恩其可及今乃修建造迁葬□归穴于大定八年九月十五日装修彩□华□十月二十一
日迁葬三代
先祖尊灵宗族已讫见存平安家眷三房共二十五口
葬主阎福家眷共十一口
胞弟阎满立□家眷共一十三口
同葬二十人弟阎威家眷四口
招到女夫 , 唐子建
同葬主姓男阎信共七口
见存母亲阿王
戊子岁次大定八年十月巳日朔二十一日迁葬已讫 , 故标此记
葬主阎福同葬主阎威
同葬主阎满同葬主侄阎信
代□塑□县□村姚行
备丘人□□县
阳城村备处阴明司备人张处
关于题字 , 有两处需要说明:1.《考察记录》原文题字中关于葬主姓氏都写为“阎” , 而壁画摹本中题记为“闫”;2.《考察记录》原文题字中“见存母亲何王” , 现根据壁画摹本中题字改为“见存母亲阿王” 。
二、山西博物院金墓壁画摹本
山西博物院所藏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壁画摹本 , 包括西壁亡灵过桥图1幅 , 东北壁、东南壁男女对坐宴饮图4幅 , 东壁骑马出猎图2幅 , 甬道内庄客生产生活图2幅 , 二十四孝图8幅 , 构件彩饰图案6幅 , 共计23幅 。 需要注意的是 , 《考察记录》一文未记录原墓葬每一幅壁画的尺寸 , 从已发现的晋东南金墓壁画尺寸来看 , 山西博物院所藏摹本 , 有一些壁画似乎并非按原比例临摹 。
(一)西壁亡灵过桥图
亡灵过桥图(图二) , 摹本横58.3、纵24厘米 , 位于墓葬西壁拱眼壁之间 。 画面正中有一拱形虹桥 , 桥左两位仙女持幡引路 , 桥右男子在前 , 着青巾蓝袍 , 手捧莲花座佛像一尊 , 后面紧跟一妇人 , 双手合十做礼佛状 。 所有人物下部均有袅袅叠绕的祥云 。 虹桥正上方绘天宫楼阁 , 绽放朱光 , 红霞遍布 , 红黄二色绘成的花朵分布在画面空隙处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二 亡灵过桥图
(二)东北壁男女对坐宴饮图
1.东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三) , 横35.2、纵30.3厘米 。 画面上部剥蚀严重(摹本保存完整 , 剥蚀部分反映的是原壁画保存情况 , 下同) 。 画面中共有八人 , 左右两边绘蓝色帷幔 , 正中置一长桌 。 桌上四只高足碗围绕一只高足盘摆放 , 盘内满盛包子 , 另有一只深腹盘 , 满盛米类食品 。 五人分坐于长条桌两侧:左侧三人皆为男性 , 二主一仆 , 主人皆面皮白净 , 仆人髭髯丰茂 。 上首一人端坐高椅之上 , 神态严肃 , 身体微侧 , 向右回首 , 正在吩咐身后持盘老仆 。 老仆双手持盘 , 盘内盛满包子 , 屈身唯唯 , 听候主人吩咐 。 主人头部右侧有墨书题字“□满” , 结合墓主人身份 , 推测应是“闫满”二字 。 “闫满”右侧男子双手拢于袖中 。 兀坐于鼓凳之上 。 桌右侧两人皆为女性 , 上首妇人坐于高椅之上 , 面容慈祥 , 左手执碗 。 下首妇人左手抚膝 , 右手持杖 , 身体微倾 。 两妇人背后有墨书题字两行:“小女四住小女赐住”“满妻辛氏满妻辛氏” 。 题字下方置盛放粮食的鼓腹罐一只 , 罐旁又有鸡腿瓶两只 。 桌前有伎乐三人 , 中间一舞者头戴黑色花翅幞头 , 身着红袍 , 面向主人 , 摇动身姿 , 挥舞长袖 , 正在翩翩起舞 。 其左侧乐者亦头戴黑色花翅幞头 , 身着红袍 , 左手举锣 , 右手持槌敲击;其右侧乐者戴黑色幞头 , 身着黑袍 , 双手持拍板 , 正在演奏 。 画面右下角俯卧花猫一只 , 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 摹本左下角有题字“沁源作平金墓宴乐图 , 一九五八年六月杨柏公摹” , 并在下方加盖印章 。 这是临摹者杨柏公先生所书 , 以下多幅摹本上有类似题记 , 不详表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三 东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2.东北壁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四) , 横34.8、纵30厘米 。 画面上部剥落严重 , 右侧可见帷幔卷起 。 正中黄面高腿长桌上陈四碗三盘 , 碗高足 , 盘分高足与深腹两种 , 盘中盛有包子或馒头类吃食 。 桌子左侧 , 依稀可辨有四人 。 最远端一人仅剩长袍下部;稍近处 , 有男子着圆领长袍 , 双手袖于身前 , 坐高椅 , 椅背为红色;再往近端 , 另一男子亦坐高椅之上 , 鹅蛋脸 , 有须 , 头裹黑巾 , 身着长袍;最下首男子则坐鼓凳 , 戴黑帽 , 着长袍 , 身略向里 , 仅露半面 , 右手举碗在半空 , 与对面持杖妇人交谈 。 据《考察记录》描写 , 这四人背后有题名字迹 , 多脱落 , 画面中只存“弟五□”题记 。 桌子右侧有三位妇人 , 近端高髻妇人左手持杖 , 身形微曲 , 坐鼓凳之上 , 双目平视前方;旁边一妇人身着长裙坐于红背高椅上 , 头部剥落缺失 , 右臂旁残留最远端妇人的足部痕迹 。 妇人背后残存题字一行:“闫妻阿申妾阿张” 。 画面下部有孩童 , 圆脸 , 髡发 , 穿红袄蓝裤 , 伸出左手 , 五指张开做摆手状 。 孩童前方放置鸡腿瓶两只 , 水桶一只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四 东北壁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三)东南壁男女对坐宴饮图
关于该墓东南壁的两幅壁画 , 《考察记录》的正文没有明确提到 。 笔者根据原记录总体描述 , 并与山西博物院藏临摹画的实际数量进行对比 , 将东南壁壁画内容补充完整 。
1.东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五) , 横38.7、纵35.5厘米 。 画面上部剥落严重 , 左右两边挂有帷幔 。 画面正中为黄面高腿长桌 , 上陈高足碗四只、高足盘两只 , 盘内盛包子 。 桌左侧有男子三人 , 皆头戴黑帽 , 身着长袍 , 坐于高椅之上 , 双手交叉袖于胸前 , 其中最远端年长者扭头回望 。 三人背后皆有墨书题字 , 分别为“五权长男闫四奇”“次弟闫威”“次弟闫□” 。 桌右侧坐妇人两位 , 另有两女子站立 。 近端女子年纪较长 , 坐于鼓凳之上 , 左手抚膝 , 右手平举于胸前 , 头微昂 , 似正与对面男子交谈 , 身后有墨书题字“士奇妻阿张”;远端的女子坐于红色高椅之上 , 圆脸高髻 , 身穿短袍 , 外披薄纱 , 双手交叉袖于胸前 , 上方墨书题字“威妻阿胡” 。 右侧有女子站立 , 高髻圆脸 , 身着长裙 , 双手袖于胸前 , 侧脸 , 紧盯长桌左侧男子 , 边有墨书题字“小女丑女” 。 画面右上角还有一女子 , 身着长裙 , 伺立一旁 。 画面下部左侧绘鼓腹大罐一个 , 正中绘鸡腿瓶两只 , 右侧绘一童一犬 , 生活气息浓郁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五 东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2.东南壁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图六) , 横34.5、纵39.4厘米 。 画面上部剥落严重 , 左右两侧都有帷幔卷起 。 中间置黄面黑腿长条桌 , 上陈两盘一碗 , 均为高足 , 盘内盛放包子 。 桌左侧女子高髻长裙 , 双领开处露出红色衬衣 , 鹅蛋脸 , 坐于高椅之上 , 旁有墨书题记“妻阿王” 。 桌右男子穿长袍 , 坐鼓凳 , 左手抚膝 , 右手捧碗 , 向对面的女子作说话状 , 背后有墨书题字“福长男闫夔” 。 长桌远端站立两位少年 , 身旁都有墨书题记 , 分别为“次弟和尚”“夔长男永安” 。 “和尚”髡发 , 圆脸 , 圆领长袍 , 双手袖于胸前 。 “永安”头戴帽 , 着长袍 , 双手捧注瓶 。 两人注意力也在桌左侧“妻阿王”身上 。 画面右下角有男女童各一 , 女孩挽双髻 , 身着长裙 , 外套红袄 , 袖手站立 , 身旁墨书题字“小女沈香” 。 “沈香”前面男童总角 , 身着短袄长裤 , 双手平抬 , 身体微微向前做扑物状 , 身后有墨书题记“次弟□小三” 。 画面左下方置鸡腿瓶两只、鼓腹大罐一只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六 东南壁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四)东壁骑马出猎图
1.东壁左侧骑马出猎图(图七) , 横31.1、纵35.3厘米 。 画面中部有二人双骑并进 。 画面上方由于剥落严重 , 骑马之人和马具已经不能辨识 , 只残留马尾 , 可以看出是一匹白色黑斑豹花马 , 马尾系绳 , 后蹄腾空 , 向前疾驰 。 画面正中 , 年轻男子坐于鞍上 , 头戴帽 , 两条帽带系于颔下 , 身穿短衣长裤 , 足部不可见 , 长弓、箭箙挂于腰间 , 双手勒缰绳 , 马首高昂 , 前蹄腾空 , 似为勒马骤停 。 正前方有墨书题字“闫夔长男永安” 。 画面下方 , 有一黑色猎犬向前奔跑 , 猎犬后面有一老仆 , 头戴瓦楞帽 , 身着窄袖短袍 , 腰系红带 , 下穿紧身长裤 , 双手持长枪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七 东壁左侧骑马出猎图
2.东壁右侧骑马出猎图(图八) , 横32.9、纵36.1厘米 。 画面中部靠上有缓坡 , 坡上可见一人骑于马上 , 足蹬黑靴 , 腰悬箭箙 , 从上向下驰行 。 画面中部的年轻男子 , 头戴瓦楞帽 , 帽顶有红缨 , 帽带从脸颊两侧紧扎于颔下 , 身穿红色长袍 , 腰间系带 , 脚蹬短靴 , 跨在马上 , 马身绘一团团的纹饰 , 胸前系铃 。 男子双手握缰绳 , 向左下角黑色猎犬处望去 。 画面左侧有两处墨书题记 , 一处为“唐子建” , 另一处为“沁州沁源县作坪村居住唐”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八 东壁右侧骑马出猎图
(五)甬道内庄客生产生活图
1.甬道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图九) , 横65、纵32厘米 。 画面中左侧有一男子 , 上身穿蓝布短袄 , 下身穿长裤 , 右膝处打方形补丁 , 肩挑一担木桶 , 阔步前行 , 却又回视身后女子 。 男子上方有墨书题字“客”“张进” , 张进应是男子名字 。 后面女子高髻 , 短袄长裙 , 一手抱孩子 , 一手向前做挥手状 , 似乎有话嘱咐“张进” , 边上有墨书题字“张大嫂” , 表明该女为张进之妻 。 二人中间 , 还有白色小犬跟随“张进”向远方大山中行进 。 画面中 , 一扭头一挥手 , 将夫妻间的生活场景表现得生动活泼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九 甬道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
2.甬道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图一〇) , 横65、纵32厘米 。 画面背景为一片旷野 , 两名男子正向画面左方行进 , 二人年龄不相上下 , 都留短须 。 前面男子束发 , 穿蓝色圆领衣 , 左手提桶 , 右手前指;后者戴青巾 , 穿土黄色圆领长袍 , 腰间系带 , 下着灰色长裤 , 身体微前倾 , 一手托鸡腿瓶 , 一手扶着瓶的下部边缘 , 目光盯着手扶的位置 , 嘴里好像在说着什么 , 将前行者的注意力也吸引了过来 。 两人周边 , 共有四处墨书题字 , 从左到右分别为“靳通”“靳立”“庄客张序”“金立一” 。 “庄客”表明二人的身份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〇 甬道南壁庄客生产生活图
(六)二十四孝图
参考1999年发掘的正中村另一座金墓 , 可推断本墓中的二十四孝图(图一一:1-8)绘于障日板上 , 六个面 , 每面四幅 。 图上有墨书题字 , 表明二十四孝顺序及内容 。 摹本按照墨书题记的顺序 , 将每三个行孝故事装裱在一起 , 共8幅 。 每幅外尺寸基本一致 , 横25.5、纵58.5厘米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1 二十四孝图之“舜子”“陆续(当作‘绩’)”“ 子”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2 二十四孝图之“曹娥”“郭巨”“王祥”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3 二十四孝图之“刘殷”“杨香”“赵孝宗”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4 二十四孝图之“鲁义姑”“闵子”“董永”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5 二十四孝图之“鲍山”“田真”“丁兰”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6 二十四孝图之“孟宗”“老莱子”“姜诗”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7 二十四孝图之“韩伯俞”“王武子妻”“元觉”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 一:8 二十四孝图之“曾参”“刘明达”“蔡顺”
(七)花卉及构件彩饰
《考察记录》中描述:“栏额普拍枋及檐枋、檐椽 , 均绘松纹 , 走马板上的方框作黄底红色唐草 , 昂、斗拱有松纹、锦纹、缠枝图案等六种不同纹饰 , 相间使用 。 近西三面走马板以下 , 门额以上部分均绘黄瓣黑线梅花图案 , 底色分黑绿两种 , 北三室及各角程绘三蓝色宋锦图案 。 隔扇上障水板施黑底 , 绘绿叶 , 红、白色芍花及海棠 。 ……六组拱眼壁 , 西北、西南两个绘红牡丹 , 东南、东北两面绘黄鹂海棠、山茶梅竹等 。 西壁为亡灵过桥图 , ……东壁画匾形方框 , 中为黑笔题记 。 ”现存摹本有黄鹂海棠、山茶梅竹等花卉内容4幅 , 其他构件彩饰2幅 , 共6幅 , 其中1幅有墨书题字 。
1.花卉图4幅 。 前两幅为芍药图(图一二:1、2) , 摹本尺寸分别为横51、纵23厘米和横53.5、纵23.5厘米 , 其中东南拱眼壁芍药图上墨书题字“当村末儒米□□ , 太原府交城县河北乡王□人氏 , 戊子岁次大定八年十月己丑朔丙午日故留此记” 。 后两幅为黄鹂海棠图(图一三:1、2) , 尺寸分别为横64、纵22.6厘米和横58、纵23.1厘米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1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2
图一二 芍药图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1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2
图一三 黄鹂海棠图
2.构件彩饰2幅(图一四:1、2) 。 摹本大小一致 , 都为横27.5、纵57.5厘米 , 共绘11种装饰图案 。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壁画|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本文图片

图一四 构件彩饰
三、结语
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是长治地区发现最早的一座金代墓葬 , 据壁画的纪年题记和造墓题记 , 该墓建造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 。 由于发现年代较早 , 未进行科学发掘 , 很多重要信息缺失 , 不能完整还原此墓全貌 , 较为遗憾 。
该墓为不规则六边形多室墓 。 这种多边形砖室墓 , 在长治北部十分流行 , 与1999年正中村金墓、沁县西林东庄金墓、沁县上庄村金墓、沁县王家村金墓、沁县故县镇中学金墓M1等墓葬的形制一样 , 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
从造墓题记可知 , 此墓是“葬主”闫福、闫威、闫满和侄闫信等人为他们的三代先祖建的一座迁葬墓 , 用以感激先祖尊灵之德 。 山西地区宋金元时期墓葬的买地券和造墓题记中 , 多有“葬主”一词出现 。 如侯马出土金大安二年(1210年)董玘、董明墓买地券 , 记录“葬主”董玘向本村房亲董平买“□墓一所”;岚县出土元皇庆二年(1313年)康宁为亡父母买地券 , 记录“葬主”康宁伏缘父母奄逝 , 未卜茔坟 , 夙夜忧思……买到墓地一方;岚县出土元至正元年(1341年)杨世安为亡父母买地券 , 记录“葬主”杨世安“遂今日者择此高原”为父母作“宅兆” 。 太原西郊出土的宋明道三年(1034年)陶美墓志 , 记录陶美迁葬其曾祖、祖、父三代人 , 最后一部分书“阳世葬主人:陶美” 。 从这些买地券或者造墓题记的上下文理解 , “葬主”在买地或者建墓时候 , 尚在人世间 , 是活着的“葬主”为死去的“墓主”修建坟墓 。
综合墓葬壁画和造墓题记 , 以及对“葬主”一词的分析 , 可以看出:
1、造墓题记中明确提出 , 此墓是为埋葬“三代先祖”所建的一座迁葬墓 , 所以在修造此墓时 , 墓主人应为“三代先祖” 。 但此墓修造完成之时 , 墓葬壁画中 , 墓主人形象不是壁画内容表现的重点 , 只是用一幅“亡灵过桥图”暗示墓主人已经到了天国 , 更多的壁画中描绘了“葬主”及其家人的形象 。
2、此墓“夫妇对坐宴饮图”中 , 一些站立的人物形象不是传统认为的“侍者”或者“侍女” , 而是与“葬主”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后人 。 一家人的图像以或端坐或伺立或嬉闹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 其构图一般是长辈坐于长条桌两旁 , 晚辈立于旁边侍候 , 更小的一代人尽情玩耍 。 同样的例子 , 在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中也可找到 , M1壁画中有两幅宴饮图分别表现了朱俊夫妇及其子朱孜夫妇、朱孜夫妇和其子女宴饮的场景:东壁宴饮图中 , 朱俊夫妇身边站立的两个人物 , 墨书题记“男朱孜”“高氏”;西壁宴饮图中 , 五个人的题记分别为“朱孜”“高氏”“刘氏”“郭氏”“男喜郎” , 两幅图结合 , 明确了此墓祖孙三代人的关系 。
3、这座壁画墓中 , “夫妇对坐宴饮图”中 , 桌椅两边的人物形象是“葬主”(造墓者)及其家人的图像 , “骑马出猎图”中的主人公“唐子健”和“闫夔长男永安”也是“葬主”及其家人 。 “葬主”及其家人在修墓时尚在人世 , 故推测“夫妇对坐宴饮图”“骑马出猎图”中的人物画像 , 还有伎乐演奏场景和儿童玩耍的情形表现 , 应该是画工根据修墓时“葬主”的家庭实际情况绘制的 , 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
长治地区现发现宋元墓葬40余座 , 其壁画内容丰富多彩 。 1958年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壁画摹本 , 特别是其中的造墓题记和壁画人物题记 , 为解读这一地区的壁画内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以上内容来自于公众号考古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