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19年减税降费达2.36万亿元

去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取消证明事项超13000项
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发布
核心阅读
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 根据这份报告 , 2019年我国审批材料不断减少 ,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 取消证明事项超过了13000项 。 截至目前 , 全国累计已有98个城市参与到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改革实践中 。
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系统梳理了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的成效和亮点 , 指出2019年我国审批材料不断减少 ,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 取消证明事项超过了13000项 。
根据《报告》 , 截至目前 , 全国累计已有98个城市参与到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改革实践中 , 《报告》以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退出市场5大方面18个指标 , 来展现各地推动改革举措 , 全面提升我国营商环境营商便利度的实际状况 。
不断强化公平公正监管
2018年以来 , 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18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了两批次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组织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县级市等4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 , 并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试评价;2020年继续在8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 , 《报告》的出版 , 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实践 , 第一次全面展示了标杆城市和重点领域改革的生动实践 , 第一次集中呈现了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
《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2019年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
聚焦减审批减材料 ,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分别减至40条和37条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 。 2019年全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 取消证明事项超过13000项 。
聚焦规则公开透明 , 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 。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所有省区市 , 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 , 基本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制度 , “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逐步成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 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取得成效 。
聚焦减环节压时限 , 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 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 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 , 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 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一半以上 。
从四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尽管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 但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 , 我国营商环境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 为此要在巩固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 持续加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展改革委将从四方面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 , 放出市场活力 。 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突出的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等问题 , 坚持化繁就简、打通梗阻 ,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 继续精简行政许可、优化审批流程 , 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 ,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 推广“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模式 ,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
进一步推行公正监管 , 聚焦监管执法不规范、不透明与不充分、不到位并存等问题 , 坚持放管结合并重 , 持续加强法治化建设 。 加快完善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政策体系 , 不断提高政策制定和监管执法科学性和透明度 。 要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 , 创新包容审慎监管 , 持续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 , 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