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同学间小摩擦,家长岂可用拳头搞“降维打击”?

_原题为 同学间小摩擦 , 家长岂可用拳头搞“降维打击”?
上海两名小学生打闹引发爸爸约架的闹剧刚过去 , 9岁男生上课时被女同学家长喊出教室拖拽殴打的消息 , 再度令人大跌眼镜 。
据红星新闻报道 , 今年5月26日上午 , 四川宜宾某校三年级学生小遥(化名) , 被女同学小伊(化名)的母亲王某、外婆罗某琼从三楼教室拖拽至一楼 , 并采用扇耳光、击打头部的伤害行为对小遥实施暴力 , 致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 并产生心理阴影 。 事发后 , 警方介入处置 , 根据《治安处罚法》对王某、罗某琼各处以行政拘留十天并处五百元罚款的处罚 。
这桩发生在校内的家长施暴事件 , 起因只是前一天课间休息时 , 小遥无意中用手肘碰撞到了小伊 。 小伊被撞痛 , 告诉了老师 , 老师则告诉了双方家长 , 当日双方家长并未就此发生纠纷 。 第二天家长来校准备带小伊去医院 , 情绪激动的家长看到了小遥 , 于是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幕 。
【家长|同学间小摩擦,家长岂可用拳头搞“降维打击”?】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 闹到家长出手“报复” , 这样的“降维打击” , 并非个例 。
2016年陕西紫阳县一妈妈替儿子出气 , 到教室掌掴其6岁同学致流鼻血;同年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一女孩与舍友发生矛盾 , 家长到学校帮娃“出头” , 殴打了4名女生 , 被打女生家长闻讯赶来 , 双方发生冲突 , 一名家长被打骨折住院;2018年 , 河南省许昌一位老爸 , 因为有人踢球碰到儿子就带着司机冲到操场来“摆平” , 并因此与多名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就此看 , 这次事件也是一只“可以解剖的麻雀” 。
舐犊情深 。 伤在孩子身上 , 痛在父母心里 。 通常情况下 , 只要不太严重 , 家长大多会先了解情况 , 而后通过学校和老师等进行沟通解决 。 情绪稍微激烈点的 , 或许会口出怨言、责骂几句 。 但无论如何 , 绝不能“用拳头说话” 。
孩子之间的小摩擦 , 本应该由孩子自己面对 , 解决不了也可以由老师出面调解 。 家长粗暴干预 , 既是越俎代庖 , 也往往适得其反 。 谨以此事为例:不顾身份与孩子动手的家长自食恶果被行拘;被打的孩子身心受到伤害;而有“熊家长”撑腰的孩子 , 恐怕更会面临被同学孤立的尴尬处境……一桩小事 , 因为处理不善 , 最后造成了“三输”局面 , 殊为可惜 。
这年头 , 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砸重金花大钱 , 却忽略了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 。 像此事中家长的施暴行为 , 看似是替孩子出头 , 可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伤害——凸显了教育的无方 , 还可能带坏孩子的心智 。 暴力阴影 , 不只会笼罩在被打孩子头上 , 有时也会困住自家的孩子 。
说到底 , 对家长来说 , 要教育孩子“自己的问题尽量自己妥善解决” , 解决不了的找合理路径 , 而不宜轻易介入 , 将小问题复杂化 。
对于学校而言 , 也要在这方面不越位也不缺位:既要绷紧反校园暴力的弦 , 对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保持高度关注;也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用更加公正和柔和的方式 , 耐心化解同学间的小摩擦 , 不能什么事都转手交给家长去解决 。 连9岁孩子之间的小矛盾 , 老师和学校都解决不了 , 不合适也不应该 。
□胡欣红(教师)
编辑 孟然 实习生 潘宇洁 校对 危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