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二 )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李光耀原以为合并是求共同繁荣 , 但可惜的是 , 由于经济纠纷与双方政见不同 , 最终新加坡在合并两年后就被驱逐出了联邦 。独立后的奋发向上被马来西亚踢出联邦后的新加坡只得自立门户 , 另寻生路 。 此时的新加坡可谓是一穷二白 , 社会动荡不安 , 主权纠纷 , 住宅短缺 , 土地缺乏 , 天然资源短缺 , 失业率不断增加 , 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围绕着这个“新生”国家 , 就连世界也对它能否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为了求生存 , 新加坡政府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工业上 , 就如英国殖民时期那般 ,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港口贸易 , 通过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制造成本 , 新加坡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工订单 , 成为了上世纪中叶亚洲重要的工业中心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港受益于商业的影响 , 世界各地的贸易来往不断 , 工业上的高收入让新加坡转危为安 ,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早期发展时新加坡的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玩具、木制品等低端代工制造业 , 技术含量不高 , 但原料消耗很大 。 因此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引进了石油炼化作为原料 ,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 新加坡空气里都弥漫着塑料制品和柴油的呛人气味 , 路边的树木上都蒙着一层厚厚的油垢 。若只是工业带来污染那也罢了 , 严重的是新加坡当地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薄弱 , 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是卫生 , 在市郊的贫民窟和集市里随地扔垃圾、吐痰、大小便……污染简直是防不胜防 , 让一度繁荣的新加坡再次受到厌弃 , 成为了欧美人和日本人避之不及的脏乱差之城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为了改变新加坡目前的困境 , 打造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 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致力于打造出一个新型国家 。在经济发展上 , 依旧以工业为主 , 但是主要开发附加值更高、污染较轻的新产品 , 原本自日本的石油炼化产业是新加坡最爱的投资项目 , 但从6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逐渐拒绝了这些项目 , 幸运的是 , 新加坡企业赶上了电子产品的热潮 , 在亚洲其他三小龙衰退时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在环境保护上 , 新加坡政府则出台了一系列看上去不近人情的严刑峻法 , 要求人们保护环境 。 最广为人知的举措就是鞭刑 , 这是一种南洋国家常见的刑罚 。1966年 , 新加坡《破坏公物法》生效 , 在公私物品上涂鸦、喷漆、刻印的罪犯 , 会被判罚接受至少3下鞭刑 。 这道法律可不是只针对自己的国民 , 对外国来客 , 只要违法 , 一概同罪 。 而在2014年 , 《环境公共卫生(修正)法案》出台 , 对乱丢垃圾者采用累进罚款 , 初次被控者最高罚款2000新币;第二次被控者最高罚款4000新币;第三次或以上被控者的最高罚款1万新币(折合人民币5万元)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除了罚款以外 , 被抓住乱丢垃圾的人还会被处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惩罚:穿上写有“劳动改造”字样的衣服 , 在监督下扫大街 , 清理别人留下的垃圾……通过种种奖罚制度 , 新加坡的环境越来越好 , 人们也越发重视保护环境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新加坡连蚊虫都很少见 , 这主要是由于家里不可以有积水 , 如果滋生了蚊虫 , 就会重重的的罚款!在民生问题上 , 新加坡的政策更是为国民量身打造 。 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的心结 , 为此新加坡政府出台了组屋政策 , 由政府投资开发建造 , 以低廉的价格向人们出售 , 一般来说 , 购买组屋只需要交10%的首付 , 剩下的费用可以通过自己的CPF账户慢慢还 , 让每位公民“居者有其屋” 。 据悉 , 在新加坡 , 大概有80%以上的人居住在组屋 。 组屋附近建有地铁站、商场、医院诊所、娱乐设施和学校等 , 基本上在组屋区内就能满足一般的生活需求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组屋而在教育上 , 从小学到高中 , 每个月只收少量的学杂费 , 大学有奖学金 , 教育成本比较低;在医疗上 , 新加坡更值得我国借鉴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 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筹资机制 , 注重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 , 通过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结合 , 把纵向的自我积累与横向的社会共济保障以及政府为贫困人群的最后保障结成一个整体 , 从而使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新加坡,从破败小渔村到令人羡慕的花园城市
所以说 , 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们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 , 拥有着优美的环境与良好的生活保障 , 让人羡慕不已 。来源;地史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