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募资寒冬下,PE如何拿到政府引导基金的救命钱?


最新数据显示 , 国有资金已然占据私募股权基金出资70%以上 , 成为LP的主要势力 , 对GP来说 , 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成了必修课
政府引导基金|募资寒冬下,PE如何拿到政府引导基金的救命钱?
本文插图

文|《财经》采访人员 王颖 冯奕莹
编辑|陆玲
“天使投资亏损 , 政府最高承担40% 。 ”日前 ,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直言 , 设立天使母基金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初创者、初创企业能够落户深圳 , 更是为了计划培育下一个华为、腾讯 。
一席话 , 透露出政府引导基金对招商引资的迫切需求 。
近年来 , 在募资难的大背景下 , 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面临“断粮”风险 , 政府引导基金 , 已经成了中国私募股权LP的最主要势力 。 对于市面上大部分机构来说 , 能否拿到政府的钱 , 拿对政府的钱 , 成了事关生死的大事 。

从整体规模上来看 ,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中国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已超10万亿 , 其中已出资到位规模约4.69万亿 。 从结构上来看 , “2019年 , 根据今年的数据 , 国资和政府这类LP出资比例占到70%以上 , 回想2015年 , 整个市场可能70%是民营资本 。 ”清科母基金管理合伙人符星华表示 。 也就是说 , 人民币基金要想募资 , 大概率上需要跟政府背景的资金打交道 。
即便如此 , 政府引导基金也变成了更难拿的钱 。 一方面 , 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 政府引导基金新增数量和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 另一方面 , 监管文件的出台 , 让政府对LP的选择更为谨慎 。
对于政府引导基金来说 , 究竟盈利性和政策性该如何平衡?如何才能理解市场机构的诉求 , 从而更好地实现当地产业目标 , 同时实现资金高效利用和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对于市场上的投资机构来说 , 如何理解和应对资金来源和属性的结构之变?如何与政府基金打交道?募资难的情况下 , 如何争取到适合自己的政府引导基金?
《财经》采访了多位政府引导基金人士以及管理基金的GP , 试图还原双方不同语境下的逻辑起点 。
分歧

政府引导基金的初衷 , 是想通过撬杠杆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 , 放大财政资金产业引导作用 。 2015年以来 , 各地政府竞相设立引导基金 , 大有一拥而上之势 。
“前几年政府基金行业里面有一个不好的倾向 , 大家比的是目标规模 , 其实并不见得有那么多的预算 。 但这传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给市场 , 让GP产生了一个幻觉 , 就是市场上有很多的钱 , 大家都在扩规模 , 拼命去募资 , 都以为自己三缺一 , 要拿政府的钱 , 结果资管新规等政策出台 , 大部分变成了一缺三 。 ”亦庄产投总经理唐雪峰表示 。
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 , 导致此前政府引导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资金被切断 , 部分政府引导基金由于募资不足 , 根本无法落地 。
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据可以体现展示这种变化 。 根据私募通数据 , 2015年—2019年 , 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数分别为:384、542、268、266、172 。 到了今年 , 截至10月份 , 共设立新基金仅47只 。
除了募资难 , 伴随着野蛮生长状态而来的 , 是引导基金“政策目标重复”、“资金闲置和碎片化”等问题 。 像招商引资一样 , 各地都希望通过引导基金发展本地产业 , 却缺少地区间的协调统筹 , 容易造成重复规划 , 收益不高等问题 。

“比如现在热门的医疗、新材料、黑科技、智能制造 , 包括现在各个地方纷纷落地的新能源汽车 , 跟当初的风能、太阳能一哄而上是一样的 , 有些地方政府完全不顾自己的财务和产业布局结构 , 人力、资源、市场、结构化配套 , 这些他们是不考虑的 , 他们唯一考虑的就是把别人有的企业也在当地落地 。 ”国都创投总经理华伟坦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