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以求紧跟世界的步伐,但是农村却依然没有显著变化!迫于人口的压力与耕地面积的狭小,为了得到更大的土地产能,农村很注意耕种技术以及耕作集约化的发展。牛耕是当时农村最主要的耕种方式。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清朝末年,黄河又开始泛滥。为了防备黄河汛期,村民在族长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加固堤坝,为分洪泄水做准备。当然,兴修水利也是为了农作物浇灌。因为京城的粮食供给实在太紧张了,仅仅依靠大运河的输送总是力不从心。所以清朝政府一直试图在北方试种并扩大水稻面积,但是水稻却不是华北干旱地带的主要粮食作物。人们更喜欢种植耐干旱的小米,以及抗涝性强的高粱,所以北方大多数地区都是这两种农作物为主。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赶集是农村人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邻近村镇的农家们每到固定日期便会携带物品前往集市,互通有无。当时黄河流域一般10天一赶集,西南地区一般12天一赶集。随着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慢慢变成了5天或6天一赶集。因为集市是固定的,所以慢慢形成了人口稠密的集镇。集镇上无论酒店饭庄,抑或日用杂货都应有尽有。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集镇开始大量增加。考虑到交通的问题,所以大多数集镇都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以及主要河流两岸地带,边缘山区的集镇则相对较少。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村民挑着担子去赶集,前面是孩子,后面是货物。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一般农民家中没有牲畜,所以只能背着商品去集市。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孙子跟着爷爷来到集镇叫卖水果。
清末有很多走街串巷的小贩,因为他们在一个集镇上的生意不足以维持生活,所以不得不按照每个集镇的赶集日期依次巡回,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假如没有集市,他们往往会来到城市或者乡镇走街串巷。这些人有许多行当,可谓是三百六十行,无所不包。有买糖葫芦的、补锅的、修脚的、地摊买药的、叫卖水果的、补鞋的、收购古玩的、卖字画的等等。他们各尽所能地养家糊口,一点点地积攒家业。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街头修脚。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收购古玩。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等待顾客的挑夫。
在北方,人们主要通过骡子或者大车来运送货物。但是南方地区或水网密布,或山路崎岖,所以更多的是扛货的苦力。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
文章图片
自行车与骡轿并行。
【 彩色照片|1870年的晚清社会 彩色照片下的农村集市 最后一张堪为80后的童年记忆?】大约在1860年,自行车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自行车只有在平坦的路上才能疾驰如飞,此时的中国道路多是坑洼不平,所以自行车未得到广泛普及。甲午战争后,来华的外国人日益增多,自行车的性能也随之得到改进,但是此时的自行车却大多集中在外国人居住的通商口岸,上海就是自行车最多的城市。因为当时清朝人多穿长袍马褂,上下车不方便,所以女式自行车在当时比较畅销。当然,随着晚清发展洋务,自行车也从单单依靠杂货店售卖而变为专门设立专卖店。1899年-1901年,上海的踏飞洋行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自行车专卖店。当时的自行车名牌为宝星牌自行车,性能与今日自行车无太大差异,它的车价大约80元,较为昂贵,所以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