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新竹|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遇事必纠结

作者|孙瑞希
励志的新竹|3步拯救你的选择困难症,遇事必纠结
文章图片
你是一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 , 有好几个工作去向 。 你很高兴 , 但也很困惑: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凭感觉吗?不靠谱 。 因为你知道 , 人生最大的失败 , 不是努力了没有成功 , 而是做错了选择 , 导致以后的努力都白费功夫 。 怎么办呢?
今天 , 我们来分享一个的决策方法:麦穗理论 。
01
遇事必纠结
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知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
2500年前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学生问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呢?
苏格拉底将学生们带到一片麦田前 , 对他们说:你们走进麦田 , 一直往前不要回头 , 途中摘下一支最大的麦穗 。 记住 , 只能摘一支 。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 。 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 , 于是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 。 他继续往前走 , 然后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要大得多 。 他后悔不迭 , 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 。 每当他要摘麦穗时 , 总是提醒自己 , 后面还有更好的 。 不知不觉 , 他走到了终点 , 却一支麦穗都没摘 。 他也很后悔 , 总以为最好的在后面 , 结果错过了全世界 。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 。 他把麦田分为三段 , 走过第一段麦田时 , 他只看不摘 , 并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 , 他还是只看不摘 , 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时 , 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 。 这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 , 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
麦穗理论告诉我们 , 纠结选择的大多数原因在于:希望每一次选择都是最优解 , 而实际上这样的解是很少存在的 。
02
不求最好 , 但求适合
麦穗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 就是“不求最好 , 但求适合” 。
无论是选择事业还是选择爱情 , “最优解”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 。 所以 , 正确的决策不是追求“最优解” , 而是追求“满意解” 。
故事中第三位走进麦田的学生 , 采用的就是“满意解”这种方法 。
他先观察 , 然后确定了大类麦穗属于自己的“满意解” , 注意 , 是大类而不是最大 。 并在第二段麦田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 最后在第三段麦田中摘下了他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 。
总结起来:先观察再定标、先验证后选择 。
所以你看 , 纠结选择只是表象 , 如果能把基本满意标准定下来 , 选择就变得简单明了了 。
03
如何用麦穗理论做好决策?
著名的管理大师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在他的“满意决策论”里指出 , 为了找到目前条件的满意方案 , 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1、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2、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
3、如果有可选方案并且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 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具体怎么操作呢?还是说前面的例子 。 你是一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 , 有好几个工作去向 , 你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 并且在毕业十年后进入到理想的工作状态中 。
第一步 , 用三分之一的时间 , 寻找“大类麦穗”
这几个工作去向 , 你只需要选择出一个能够满足你当前核心需求的去向 。 比如: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等 , 最多不超过三个 。
以10年为限的话 , 三分之一大约为三年 。 也就是说 , 毕业三年左右 , 是你观察、确定“大类麦穗”的时候 , 这期间你会不停地尝试 , 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向 。
也许当初那个你认为最好的工作很适合你 , 你留下了 。 也许不适合你 , 被你换掉了 , 这都很正常 。 观察身边的小伙伴 , 你也会发现 , 工作头三年 , 大家工作变更普遍比较频繁 , 就是这个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