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天链测控三周年:商业测运控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航天测运控 , 是商业航天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的基础服务 。 新兴的商业测运控产业能不能为行业提供一种可靠的、广泛的、市场化的测运控服务 , 决定了商业航天能否自由地放飞卫星和火箭、能否自如地开展业务 。
8月17日下午 , 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链测控”)举办了以“携手天链 , 对话航天”为主题的商业航天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发布会暨天链测控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 。 当天 , 与会专家就商业测运控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 以及天链测控作为商业测运控代表企业 , 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技术与运营都很重要
航天测控领域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指出 , 卫星上天以后 , 所有的运行测控管理服务都离不开测控 。 因此它作为整个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000547,股吧)的重要方向 , 天链测控抓这个大方向 , 是抓对了 。 要搞好今后的发展 , 第一是要打好技术基础 , 要真正把技术做扎实 。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 不能墨守成规 。 第二就是要做好运营 。 有好的技术 , 但运营不好 , 公司还是得不到发展 。 抓好基础——特别是技术基础 , 抓好运营 , 将是未来包括天链测控这样的商业测运控企业发展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
此外 , 沈院士认为 , 未来卫星的发展有两个方向值得重视 , 一个是微小卫星组网 , 网络化 , 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卫星的微小星座;一个是高轨 , 特别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重型化 。 地球同步轨道位置有限 , 非常宝贵 , 但就像房地产一样 , 没地皮了 , 可以提高容积率 。 相信随着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 , 一些多功能的重型卫星可能会研发出来 , 容量越来越大 , 用以解决轨道位置有限带来的总通信容量限制 。 搞测控 , 一定要注意卫星发展的趋势 , 要适应发展的要求 。
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中科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毅强认为 , 天链测控仅用三年时间就能够成为商业航天企业中的头部企业 , 充分显示了民营测控企业的前景和生命力 。
杨毅强用三个“三”概括了天链测控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对其的未来寄予 。
第一个“三” , 是三件可圈可点的事:
一是2019年6月5号 , 天链测控成功完成了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一箭7星海上发射的测控任务 。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 特别是一个当时成立不到两年的民营企业 , 能够把类似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全部数据拿到 , 包括图像数据 , 是很不容易的 , 无论对国家 , 还是对航天的商业化来讲 , 都是一件幸事 。
二是能够为卫星用户提供变轨的测运控服务 。 一个初创测控企业 , 能够对卫星的变轨 , 特别是在疫情刚爆发时 , 进行实时测控 , 这是商业测运控企业在卫星测控能力上一个很大的跨越 。
三就是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的发布 , 使测运控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
第二个“三” , 是天链测控的三个特点:
一个是“实” , 脚踏实地做实事 , 不忽悠、不浮夸 , 体现了天链测控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敬畏 。
第二是“专” , 专业 , 专心专注 。 天链测控是最专业的、技术能力最强、解决问题能力最强、服务能力最强的测控企业之一 。
第三个是“精” , 精测、精控、精益求精 , 精心的组织 , 精确的完成 , 是天链测控得到客户好评的根本 。
第三个“三” , 是三个寄予:
希望天链测控在技术创新、公司运营和商业运作上相辅相成 , 同时还要做好宣传的工作 。
希望天链测控在星座测控解决方案上下功夫 , 在这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因为未来的小卫星发展趋势一定是星座化 , 星座能不能正常运营 , 除了看卫星的质量 , 更多的是看测控运维的能力 。
希望天链测控走得更远 , 走得更快 。 商业航天是航天工业化本质的回归 , 是行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 只有走得更远 , 走得更快 , 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