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中金IPO定价破“天花板”引争议 有机构报价仅一毛( 二 )


“另外就是高企的新股发行价带来的上市破发、疯狂套现 , 资本市场开始了无序定价 。 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 , 证监会在1月决定暂停新股发行 。 ”上述投行从业者称 。
半年之后 , 监管重启了新股发行 。 与重启相配套的 , 还有一系列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 。
“这就包括在定价方面的规定 , 即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规定的中证指数行业近一个月静态均值时需要连续三周发布相关的风险公告 , 也即需要延期三周发行 , 延期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上市的不确定性 , 从结果看 , 发行人选择延期的占比并不多 。 ”林瑾称 , “23倍PE”的隐性红线 , 也是在那个时期出现 。
彼时 , 市场没有充分博弈定价 , 限制定价估值 , 有利有弊 。
“这条隐性红线是‘一刀切’的 。 虽然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看 , 稳定了市场 , 但不少企业的估值并没有在一级市场中完全体现 , 也就造成了二级市场和一级发行市场的差价悬殊 , 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 , 也就催生了后来‘稳赚不赔’的打新基金 。 ”上述投行人士称 。
这条隐性红线一划 , 就划了6年 。
直到2019年科创板的成功推出 , 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发行定价 , 这条不超过23倍发行市盈率的“潜规则” , 被明确打破 。
后续推行注册制的创业板 , 同样开始打破这条红线 。
而在主板上 , 目前注册制还未提上日程 , 但以京沪高铁、中金公司为代表的两个巨头公司 , 在打破定价红线上 , 已然“小荷已露尖尖角” 。
2015年-2020年 , 主板所有上市公司中 , 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23倍的公司仅有11家 。 除京沪高铁和中金公司外 , 其余公司虽然发行市盈率高企 , 但主要由IPO的另一条规则导致——发行价不得低于发行前的每股净资产 , 最低发行价导致了较高的发行市盈率 。
到了2020年 , 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 , 京沪高铁、中金公司两个IPO项目明显打破了发行市盈率天花板 。
2020年1月 , 京沪高铁23.39倍的发行市盈率 , 仅仅算是对隐性天花板一个小小的、轻微的突破 。
10月 , 中金公司确定发行 , 33.89倍的发行市盈率 , 则带有明显市场化的意味 。
目前 , 在主板核准制的背景下 , 京沪高铁和中金公司两家募资额过百亿的超级大股开始市场化发行 , 还只是个例 , 但不少资本市场参与者认为 , 未来主板发行的市场化可期 。
上述投行人士称 , 注册制在明年全面放开 , 整个路径演绎可能是“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 , 今年创业板进行存量注册制改革 , 明年不排除是中小板和主板一起推进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 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中金IPO定价破“天花板”引争议 有机构报价仅一毛】请点击此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