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四国联盟”呼之欲出,中国应当如何反制?
原创 百万庄通讯社 2020-10-19 16:29:54
△ 10月18日起 , 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飞赴越南和印尼 , 开始其首相任内的首次出访 。 首次出访就访问东南亚国家 , 令外界对日本新政府的外交动向充满关注 。
△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 , 就在本月初 ,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在东京举行外长战略对话 , 同意携手维护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 一时间 , 美国主导的“印太四国联盟”阴影再现 。美国大选在即 , 再度推动印太战略布局下的外长对话 , 是特朗普政府通过以中国为靶子提升国内支持的对外政策的延续 。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 , 美国政府不断以贸易、科技、疫情、香港、台湾和人权等问题指责中国 , 企图挑起新“冷战” 。 但实际上 , “印太战略”才真正是特朗普对华外交策略的第一步 。“印太战略”缘起何处“印太地区”这一概念最早由印度海军上校Gurpreet S Khurana在2007年提出;之后 , 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度时提过类似的概念;从2011年起 , 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政府官员、军方人士和智库人士开始大量使用“印太地区”这一概念;2013年 , “印太地区”被写入《2013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 。
△ 2017年11月 , 特朗普在越南出席APEC峰会时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 , 用“印太战略”正式取代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 为了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 , 2018年5月 ,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 。2018年12月 , 美国国会通过了《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 , 旨在为美国制定印太地区的长期战略愿景 , 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 向区域伙伴与盟国展现美国的决心 , 同时通过贸易方式帮助美国经济发展 。 《亚洲再保证倡议法》要求美国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台湾等盟友提供“再保证” , 建议美国政府连续5年配置15亿美元的预算发展与印太地区国家的关系 , 以“在印太地区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以及综合性、全方位和原则性的政策” 。在提出“印太战略”之后 , 特朗普政府又主导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单边外交行动 , 包括发动贸易战 , 以及在退出部分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议时指责中国等 。除了实施“印太战略”、发动贸易战、退出国际机制这些明确、主动、有计划的步骤以外 , 特朗普政府也针对中国的具体国际倡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抗方案 。
△ 1月10日 , 在雅京独立宫 ,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右三)与其他前进内阁部长接见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IDFC)首席执行官Adam Boehler(左二) , 讨论与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在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事宜 。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 特朗普在印太地区的投资战略得到了美国国会两党议员的支持 , 美国会通过了《2018年善用促进发展投资法案》 。 这项法案将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与美国国际发展署两个部门合并 , 成立规模更大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 , 并承诺提供600亿美元资金 , 帮助全球贫困地区兴建能源、海港及水务等基础设施 , 发展经济 。用印太三国当子弹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围追堵截 , 是其为了实现选举连任目的而发动国际社会与之陪跑的策略 , 是对美国全球外交资源的滥用 。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 对美国的发展来说 , 是一种使用纳税人的钱、操控纳税人情绪、损害纳税人长远利益的行为 。 由其主导的拟议中的“印太四国联盟”之类的跨区域性组织 , 更不是为了全球利益 , 而是仅顾眼下的短期利益组合而已 。对“印太四国联盟”的其他三国来说 , 虽然中澳关系近期有所恶化、中印边境问题持续紧张、中日之间钓鱼岛争端仍未缓解 , 美国的“印太战略”似乎会给日、澳、印三国带来一定支持 , 但实际上 , 三国是为特朗普政府充当了其国内选举的马前卒 。
时代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文化和市场之间根本无法脱钩的程度 。 也许在上个世纪 , 国际关系还可以通过短期的利益组合维系 。 但是在今天 , 在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社会发展主体更加多元、未来挑战更加全球化和一致化的情况下 , 单边主义行径、以别国为子弹 , 或者对别国的围追堵截 , 不仅缺乏远见 , 而且并不务实 , 有可能为长远的国际关系带来损害 。当今的国际格局已经不再是由任何单一国家主导的体系 。 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崛起和尝试“自行发起国际倡议”的忧虑 , 是对现有国际利益分配机制维护性和防御性的表现 。 但是 , 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还源于另外一个原因 , 即他们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不了解 , 以及他们还没有适应和掌握如何用中国概念解释中国发展 。中国也有反制之道其实 , 无论国际关系的表现多么错综复杂 , 其本质逻辑都是以国家外交服务于国内政治、以对外关系服务于对内治理 。 在双边关系中 , 对抗可张可驰 , 以压力为手段推动矛盾的解决是大国和强国的常用方式 。 而在多边关系中 , 利益必须保持平衡 , 或分化或合作 , 要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 这一点 , 无论对中美关系还是印太四国关系 , 都是适用的 。而且 , 国际关系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 , 过程比结果往往更具意义 。 在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进入多元化的时代 , 建立和维持对话机制 , 并使之保持开放和常态化才是维护国际关系、建立国际信任的有效行为 。 这一点 , 对中美双方来说 , 也都是一样的 。 特朗普政府对各种对话机制的利用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 , 甚至不惜通过关闭对话来获取短期政治效益 。
推荐阅读
- 光明网|深夜突发!已致7人死亡
- 巨型自贸区|签了!一个巨型自贸区,大机会来了
- 月泊秋水|尊老助困该怎么办?
- 时评界评论|张洪泉:奶奶九三
- 半岛晨报|事发大连一小区!4天了,居民们叫苦不迭…
- 澎湃新闻|中通快递员被砸身亡,“抚恤金已增至百万”
- 探旅|在超市没付款,就打开饮料喝是不是盗窃?
- 光明网|痴情男 为讨女友开心 偷快递“拆盲盒”
- 央广网|合安高铁试运行
- 光明网|男子深夜进寺庙 不拜菩萨偷金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