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称呼:为何唐朝以前是庙号,到了明清却成了年号?
一、什么是庙号、谥号和年号
庙号最早出现在商 , 西周建立后废止 , 秦代同 , 西汉复有 。 谥号最早出现是在西周 , 秦废止 , 西汉复行 。 而年号是汉武帝首创 ,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 。 庙号和谥号代表的都是后世对先辈的一种缅怀 。
庙号: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天子死后由后代君王供奉于单独的家庙 , 数代之后 , 就会有很多先祖 。 如果太庙的家庙太多便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 为了保留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先祖 , 而给他们设置庙号 。 有庙号的将会在太庙中永远单独祭祀 , 而没有庙号的在数代之后就会毁去原庙将多位先祖进行合祀 , 称之为“祧” 。 因此 , 并不是所有的皇帝和天子都有庙号 , 只有对国家功劳很大的才会有 。
庙号起源于重视
文章图片
祭祀的商代 , 最初庙号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 , 一说祖乙) 。 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 , 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 汉恢复庙号后 , 这种制度是被严格执行的 , 西汉一朝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 。 曹魏开始泛滥 , 唐代以后几乎所有皇帝都有庙号 。
谥号:先祖死后 , 为了形容概括他的一生 , 给他的一个评价 , 所谓“盖棺定论” , 谥号并不只是皇帝才有 , 对国家有重要影响的人也会有谥号 。
为了更清晰准确的概括 , 谥号是有严格的谥法的 , 比如周文王的文字谥号取自于“慈惠爱民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 周武王:克定货乱曰武 。 有能力的皇帝有美谥 , 有些没有作为或者给国家带来灾难的天子或皇帝也是有恶谥的 , 比如周夷王在位期间 , 周室衰弱 , 后世便上了个夷的谥号(克杀秉政曰夷);周幽王 , 导致国家动乱(动祭乱常曰幽) 。 除了秦统一后短暂取消了谥号 , 其余的皇帝都是有谥号的 。 在唐代以前 , 谥号一般两个字或者一个字 , 并无优劣之分 。
年号:年号一般用来纪年 , 新帝即位为了表示新朝新气象 , 或者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国家发生一些大事君主想要宣示臣民时 , 君主会宣布改变年号 。 改变时以第二年开始计算 , 为元年 。 比如唐太宗登基于武德九年 , 以第二年为贞观元年 。 这里的武德是唐太宗他爹李渊的年号 , 而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 又比如唐玄宗即位时年号为先天 , 两年后 , 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先天政变 , 太上皇唐睿宗归政 , 唐玄宗完全掌握政权 , 便改元开元 , 以示国家振作 , 开创盛世 。
文章图片
所以 , 一个皇帝是可以很多个年号的 , 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热衷于改年号 , 比如武则天、宋真宗 , 在位期间都有很多个年号 。
二、皇帝称呼的变迁
那么 , 对于皇帝的称呼 , 很多皇帝生前只有年号 , 死后却可以有很多称呼 。 比如公元55年 , 这一年是建武三十年 , 第二年是建武中元元年 。 这时在位的皇帝是刘秀 , 刘秀的谥号是光武 , 庙号是世祖 。 因此 , 刘秀可以称呼为汉光武帝、汉世祖 , 由于他在位期间建武年号用了30年 , 是他主要执政时间 , 称呼建武皇帝也说得过去 。 当然 , 对于使用了很多个年号的皇帝来说 , 用年号来称呼就不太合适了 , 比如汉武帝 , 如果叫他元狩皇帝、建元皇帝 , 本来维持时间短 , 传播不广 , 听起来就怪怪的 。
文章图片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 , 后世为了更准确的让后世记住和分辨 , 而且要考虑每个皇帝都有的称呼 , 然后约定俗成某个皇帝的称呼 , 逐渐成了习惯 , 这并不是强制和必须的 。
唐朝以前 , 庙号和谥号的使用还是比较规范的 , 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 , 谥号却是每个皇帝都有 , 而且能够比较准确的概括皇帝的一生 。 因此 , 大多都是采用国号+谥号+帝的方式称呼 , 比如魏文帝 , 汉昭烈帝 , 魏和汉是国号 , 文和昭烈是谥号 。
但这种情况在唐朝发生了变化 , 其一 , 庙号的使用泛滥 , 唐朝的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庙号 ,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 , 开创基业的是唐高祖李渊 , 后世的全是宗;其二 , 为了美化皇帝的功绩 , 往往在皇帝死后加很多个字的谥号 , 比如唐高祖李渊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更是长费吓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记载并不方便(字数太多了) , 而且也不便于记住(如果这样称呼历史学家们光记皇帝的称呼都要崩溃) , 而庙号还能相对准确的记录皇帝的一生 , 对于有过失的皇帝有所表达 , 比如唐德宗(谏争不威曰德)、后唐庄宗(屡征杀伐曰庄 , 武而不遂曰庄) 。 因此 , 庙号反而成了皇帝们称呼的标配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后世皇帝都会给先帝加上更美的谥号和庙号 , 到了明清 , 几乎没有不好的庙号了 , 全是好的;而且祖和宗也开始乱用 , 明朝有太祖、成祖;清代为了显示康熙的千古一帝 , 加了一个圣祖 , 这样清代同时存在太祖、世祖、圣祖三个祖;与此同时 , 皇帝们的年号也固定下来 , 几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 明清两代只有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先后两次执政有两个年号 。
因此 , 为何很好的区别和更准确简洁的称呼 , 明代皇帝们还是年号+帝、朝代+庙号称呼并存 , 到了清代 , 几乎都是使用年号+帝来称呼皇帝了 。
文章图片
三、春秋笔法
其实这种现象显示了中国人的一个态度:为尊者讳 , 为长者讳 。 采用“春秋笔法”隐藏先辈们的过失而放大他们的功绩 。 包括庙号的普遍乃至全是美字的泛滥、美谥和谥号字数的加多等 , 都是这种态度的体现 。
【皇帝的称呼:为何唐朝以前是庙号,到了明清却成了年号?】然而 , 事实是骗不了人的 。 曹魏将曹操、曹丕、曹睿都加了祖 , 然而后人还是称呼他们为曹操、魏文帝、魏明帝;唐朝给皇帝们都加了一长串的字数 , 唯一的后果就是他们的谥号再也不广为人知;清代将皇帝的庙号全都美化 , 于是史书上不在称呼他们的庙号 , 而以年号相称 。
推荐阅读
- 养老金|2021年上半年办理退休,养老金核算的这些知识要把握
- 量化|量化大师麦教授:美好的不确定性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脑梗死|脑梗死和喝酒有没有关系呢?爱喝酒的朋友,应该看看
- 米歇尔·戴斯玛克特|海奥华预言的真相,地球人被带到九级文明,揭开神话背后的秘密
- 减肥也能吃的小零食,营养美味,低脂低热量,多吃也不怕!
- 1碗面粉,不加水,锅里蒸一蒸,做香甜可口的发糕,比蛋糕还香
- 扇贝最好吃的做法,适合冬日里吃,做法简单好吃不腻,家人超爱吃
- 七种颜色的布丁吃过没有?软糯爽口,Q弹软糯
- 爱吃南瓜饼的收藏,外酥里嫩,香甜软糯,饭桌上必备,做法超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