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老屋“不宜居”只“宜看”,没有老屋谁来看?( 三 )
相连成片、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群 , 作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 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 但破旧脏乱的老屋 , 难以满足游客的现实需求 。
一些村民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利益面前 , 演变成跟风逐利的“拆旧建新” 。 尽管当地出台了细致的限制规定 , 但仍挡不住部分村民“拆旧建新”的冲动 , 甚至有人甘冒被罚款的风险 。
本为鼓励保护传统建筑的利益共享机制 , 却陷入尴尬境地 。
“过去12年 , 因村民住房困难、老屋破旧无法修复等原因 , 批准‘拆旧建新’的房屋有192栋 , 严格落实了管理保护规定和程序 。 ”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西江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刘安荣表示 。
作为管理者 , 他也坦言面临的保护压力 , “就拿保老寨建新村来说 , 新村建设没有指标 , 也没有启动资金 。 不让住房困难户改造房屋 , 他们意见也很大 。 ”
对于山上家庭来说 , “拆旧建新”尽管难以带来可观的收入 , 却反映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小时候家里穷 , 一大家人挤在老屋二楼 , 既拥挤又不便 。 总想哪天有钱了 , 建个大房子过得舒服些 。 ”唐文锋说 , 没人愿意永远住老屋里 , 为了保护原生态 , 让人身居“陋室”不太公平 。
侯伟也深有感触:“如果没人住 , 日晒雨淋三五年就坏了 。 但住在里面连个干净的卫生间都没有 , 老鼠、蜘蛛还经常光顾 。 ”
“游客难得来探访 , 上个旱厕都害怕 , 他们嘴上说喜欢老屋 , 实际跟村民一样 , 都想住新房 。 ”侯伟坦言 。
2年多前 , 他家邻居重建了新房 , 经营起民宿 。 “虽然这样做3年内分不到民族文化保护经费 , 民宿每年只挣一两万元 , 但他们觉得比老屋住着舒服 , 还有创业的希望 。 ”侯伟说 。
“以前的老屋虽然简朴 , 但整体错落有致、高低有序 , 有内在的韵律和美感 。 现在建得高大、装修堂皇 , 有些地方却高得突兀或如同凹陷 , 整体失去了韵律 。 ”唐守和遗憾地说 。
同时 , 他并不完全反对“拆旧建新” , 但要在保护老屋的基础上 , 循序渐进自然更替 , 按照传统工艺和风貌建新房 , 根据现代生活需要适度改造 。
“完全保留老屋也行 , 把山上村民搬出去 , 游客就能看到原生态的房子 , 但这未必是游客想要的 。 ”侯伟苦笑道 。
游客希望看到原生态的老屋 , 又不愿意住进去 , 但如果老屋拆没了 , 牺牲了原生态 , 景区如何吸引到游客?这种“深层纠结”是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必将迈过的一道坎 。
“苗族文化的灵魂不能丢”
与儿子蒋宏“押宝”流行的民宿业相比 , 蒋正平谋生则依靠苗族传统文化 。
每天一早 , 这位70岁的老人便穿戴好苗族服饰 , 走到附近的“古歌堂” , 向游客展示、传承苗族古歌 , 蒋正平一天能拿到45元工资 。
这是他的第二次“转型” 。 苗族有杀猪过节的习俗 , 他曾是村里出了名的屠夫 。 2008年 , 这项营生不利于景区环境 , 他转型当起木匠 。
过去 , 苗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 不少村子沦为“空心村” , 民族文化遭遇保护与传承危机 。
随着旅游业兴起 , 西江苗寨制定了《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暂行)办法》 , 探索“景区集中管理 , 家庭分散保护”的机制 , 不仅让村民在旅游业中受益 , 更引导他们参与民族文化保护 。
除了西江苗族博物馆 , 西江村打造出古歌堂、鼓藏堂、银饰坊等20多个苗族文化点 。 村民自办了40多所家庭博物馆 , 构建起多元的民族文化活态展示点 。
唐守和从教师岗位退休后 , 在鼓藏堂做讲解 , “守护和传播苗族文化 , 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在村寨的变化中 , 他总觉得“有些不变的东西需要坚守 , 苗族文化的灵魂不能丢 。 ”
从当地走出的学者李天翼 , 跟踪研究西江苗寨多年 , 主编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 。
推荐阅读
- 天秤座每日运势|天秤座每日运势2020年10月20日2020/10/20 #天秤座# 每日运势
- 新华社|新冠检测慢 美政府拿实验室经费开刀
- 新华网|纽约黄金期价19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5.3美元
- 安卓每日推送|淘汰有线充电!19分钟就能充满电
- 新华社新闻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净利|每日净赚超7600万元 牧原股份前三季净利增14倍
- 新华社|日媒:日本社会正适应“与疫情共存” 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新华社|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人体皮肤上存活9个小时
- 大桥|该抓!11人竟跑到港珠澳大桥的桥墩上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