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_原题为 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观点评论|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文章图片

作者| 咸鱼鱼
编辑| 吴怼怼
最近在方正证券看到一篇分析小米的报告很有意思 。 它是把小米和腾讯放在一起类比的 。
「腾讯背靠微信流量用资本战投赋能互联网生态 , 小米同样基于巨大终端吞吐量 , 产业投资赋能和绑定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生态 , 成为硬科技世界级资本生态 。 」
证券报告的用词不怎么接地气 , 但其实核心逻辑理解起来很简单 , 早期 , 小米靠手机起量 , 这是增长飞轮旋转的起点 , 也是生态开启的基础 。 继而 , loT硬件生态补位 , 找到了手机之外的第二曲线 , 飞轮旋转的速度也由此加快 。
从移动互联网入口到新物种生态链 , 小米构建了一个流量调控中心 , 手机掌握巨大线上流量 , 再加上足够丰富的Alot生态链产品做支撑 , 整个互联网业务也随之起飞 。
正好在今年的金投赏 , 我听了小米营销专场的分享 , 更能理解小米是如何做互联网业务、如何做广告的 。
观点评论|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文章图片

小米集团 互联网商业部品牌部总经理 陈高铭
如果说腾讯以微信、QQ为基石 , 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广告模式 , 那么小米则以手机为基石 , 定义了物联网时代的营销法则 。 从资本角度是打通上下游 , 赋能产业;从广告和流量角度 , 则是通过场景化、智能化的方式 , 让众多品牌能够与他们的用户深度沟通 。
01
互联网营销的痛点
还是要先从互联网媒介的变迁说起 , 这样我们才更能理解AloT时代广告的内核与延伸 。
我们在以前文章里谈到过 , 广告营销和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总是密不可分 , 广告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
但问题也来了 , 每个用户平均一天要看1000条广告 , 甚至已经很难区分品牌广告信息与资讯之间的区别 。 大家不停在各个App之间跳转 , 互联网营销媒体冗杂 , 用户在单一媒体上停留时长短 , 品牌沟通难度大 , 而往往 , 广告只有深度沟通才能传递更多品牌信息 。
于是 , 广告市场不得不步入存量博弈与零和厮杀之中 。
但小米做广告营销 , 不是存量博弈 , 它有自身的入口级流量 , 也有区别于其他营销平台的场景 。
对于小米来说 , 此前的「爆品+生态链流量」 , 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流量旋风 , 广告业务可以随着这股旋风 , 一级一级往上跳 。 在其他厂商还在埋头铺sku时 , 小米的AloT在用户的客厅里已经更新了好几代 , 甚至于 , 在其他营销平台尚且没有捋清AloT的营销应用场景时 , 小米就已经借由场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广告营销模式 , 把诸多流量转化成了价值 。
我们常说 , 互联网营销不能局限于传播形式上 , 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 大家往往更愿意在熟知领域跟投 , 对新兴业态避之不及 , 这当然避免了试错 , 但也与不少机会擦肩而过 。
小米的不可复制之处 , 正在于此 。 在齿轮咬合中 , 手机业务留住用户 , IoT业务则粘合了几千个sku , 吸引了无数商家 。 用户多了 , 能进一步留住商家 , 而买的越多 , sku越丰富 。 反过来 , IoT硬件生态的构成也使得手机这个基础业务变得更有竞争力 。
观点评论|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文章图片

最终 , 以小爱同学的诞生为引线 , 多个终端实现全场景覆盖 , 在个人端 , 它有手机 , 在家庭端 , 它有OTT大屏和IoT硬件 。 当它们组合在一起 , 小米的营销场景就构成了 , AI、IoT、OTT资源充分结合 , 打通了产品、媒介和渠道 , 进而覆盖用户全场景 。
这个模式无疑是极具想象力的 , 因为它击穿了当下互联网营销最深刻的痛点——流量与场景 。
别人无法调用的流量 , 难以抵达的场景 , 却是小米的生态基础 , 这当然不可复制 。
02
“超预期”服务驱动
全场景硬核生态逆风增长
小米做营销是有优势的 , 硬核生态是其一 , 长久以来的粉丝超预期体验是其二 。
在硬件领域 , 粉丝一词与小米这个品牌是高度关联的 。 甚至可以说 , 品牌与粉丝的全方位深度连接 , 就是由小米开启的 。 在广告方面 , 小米营销的服务 , 秉承了这种互动模式 。
观点评论|小米是如何做广告的?
文章图片

围绕手机 , 小米营销的个人场景曾令诸多广告主受益 , 比如 , 零级入口的负一屏 , 在服务用户的同时 , 也令品牌服务先人一步 。 有关开屏的种种创新 , 不仅打破了传统硬广的单一体验 , 还实现了广告品质的跃升 。
奢侈品牌Dior就曾尝试小米营销的七夕场景定制 。 在场景内 , 用户匹配七夕定制 , 点击霸屏浮层即可跳转Dior官方 。
品牌是产品与用户组成的共同体 , 所以在广告的体验效果上 , 小米营销一向很下功夫 , 从用户信息触达 , 到最终营销转化 , 小米营销都遵循为品牌创造价值这一底层逻辑 , 并在体验感上做到了极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