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_国际|“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新冠肺炎_国际|“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近照 。海外网 付勇超摄
黎巴嫩是世界上文明最为多元化的国度之一 , 也是中东地缘政治与冲突的交汇点 。从地中海之滨到太平洋西岸 , 丝绸之路连接起两个古老文明 。近日 , 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时表示 , 黎中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 , 建交近50年来双方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相互伸出的援手 , 都将有力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
“特殊时期伸出援手”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附近的一声巨响 , 令这座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城市遭遇重创 。爆炸事故发生后 , 中国政府向黎巴嫩政府提供了100万美元现汇和医疗物资等援助 。“中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 这让我非常感动 。”贾布尔说 , 除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之外 , 中国公众的自发行动也让她感动 , 一些中国人前往黎巴嫩驻华大使馆献花悼念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 , 还有不少人积极捐款 , 表达对黎巴嫩人民的支持 。贾布尔认为 , 中国朋友的这些善举将助力进一步巩固黎中传统友谊 。目前 , 两国正在商讨未来受爆炸影响地区的重建事宜 。“中国有句古话叫凤凰涅槃 , 在中国等国家的帮助之下 , 相信我们会像凤凰一样在涅槃中重生 。”贾布尔说 。
除了贝鲁特灾后重建 , 今年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经历 , 同样让中黎两国人民患难见真情 。1月以来 , 贾布尔一直待在中国工作 , 见证了留在武汉的黎巴嫩人与武汉人民如何共度时艰 , “不少中国人为身处武汉的黎巴嫩人提供了帮助 , 特殊时期伸出的援手让我难忘 。”
而在另一端 , 不少黎巴嫩民众雪中送炭 , 在中国抗疫时期隔空支援武汉 。今年2月 , 来自黎巴嫩大学的师生拍了一段视频祝福武汉 , 视频中 , 20名黎巴嫩师生齐声高喊:“中国加油 , 武汉加油 , 武汉一定不孤单!中国 , 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我爱你 , 中国!”
“学汉语人数远超预期”
2017年底 , 贾布尔出任黎巴嫩驻华大使 。两年多时间里 , 她去过中国很多地方 , 上海和西安是她最喜欢的中国城市 。在她看来 , 上海代表了中国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一面 , 西安则将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 既能看到历史的厚重痕迹 , 也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中国是个很美的国家!”贾布尔说 , “我们看到中国美丽的山水 , 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 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 , 中国与黎巴嫩之间的人文交流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由于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处 , 黎巴嫩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中世纪时 , 阿拉伯人将东方的香料等商品运到这里 , 然后由威尼斯商人运往欧洲 。
1971年中黎建交后 , 两国文化交流取得了更进一步发展 。2006年11月10日 , 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成立 , 这也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设立的首个孔子学院 , 表明中国十分重视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黎巴嫩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 也凸显出黎巴嫩作为不同文明交汇之处以及连接几大洲纽带的作用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招募学生学习汉语 。”贾布尔回忆 , “但是很快我们发现 , 不仅是学生来报名 , 包括商人、专家等许多社会各界人士都希望来学习汉语 , 最后 , 报名学习汉语的人数远超预期 。”
如今 , 中黎两国人文交流被赋予更多内涵 。2020年5月27日 , 中黎在贝鲁特签署两国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 , 两国将分别在贝鲁特和北京设立文化中心 , 为双方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文化中心更好地向中国人民介绍黎巴嫩文化 。”贾布尔表示 , “黎巴嫩有美食、有非常知名的电影 , 我们希望把这一切都展示给中国民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