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疫情之下 嘀嗒顺风车业绩不退反进 嘀嗒出行赴港IPO

近日各媒体都争先报道嘀嗒出行于10月8日赴港IPO,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
随着嘀嗒出行的招股书公开 , 其背后的股东们也随之浮出水面 , 嘀嗒出行机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 , 在其IPO前持股比例分别为21.60%、10.23%、7.15%、4.95%、4.14%、4.14%、2.86% 。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 , 是最早的一批进入顺风车的创业公司 , 到2017年时候升级拓展了出租车市场正式进入出租车业务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2019年 , 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 , 在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 。
嘀嗒出行以顺风车业务迅速的发展 , 实现了业绩猛增 , 从2017年到2019年 , 近三年间 , 营业收入从17年的0.5亿元增至5.8亿元 , 翻了近十二倍 。 2019年是嘀嗒出行的转折点 , 顺风车业务营业额暴增 , 同时网约出租车服务费用也开始收取 , 净利润达到了1.72亿元 , 截止目前嘀嗒出行已经连续15个月全面盈利 , 嘀嗒出行的这一成绩也预示着共享行业正式成熟烧钱补贴的时代正式完结 。
2020年因为疫情 , 对于所有线下行业来说都是有着沉重打击 , 令人意外的是 , 在疫情的肆虐下 , 嘀嗒出行并没有消沉 , 反而业绩持续增长 ,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 , 嘀嗒出行实现总营收约3.1亿元 , 同比增长66.2% , 净利约1.5亿元 。 疫情之下 , 线下行业无疑属于重灾区 , 但是在重灾之下 , 嘀嗒出行是如何做到逆流而上?
嘀嗒出行的主业务就是顺风车与出租车(扬招出租车 , 网约出租车)还有一些广告服务三个版块 。 其中 , 嘀嗒顺风车的业绩绝对是引领行业的 ,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嘀嗒顺风车今年总收入约为2.73亿元 , 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66% 。 接近营收比例九成 。 同时嘀嗒顺风车业务毛利率由2019年的75.4%上升至2020年的86.3% , 基本上提开11个百分点 , 总毛利率则由74.7%提升至82.2% , 相当于提升了8个百分点 。
【业务|疫情之下 嘀嗒顺风车业绩不退反进 嘀嗒出行赴港IPO】嘀嗒顺风车业务盈利持续增长 , 最主要是归功于车乘双方需求增多 , 规模增大 , 及服务费率的提升 。 据招股书显示 , 平均服务费率由2019约4.8%提升至2020约8.3% 。
嘀嗒顺风车平均服务费在2017年-2020年之间发生的四次的变革 , 分别由最初的3.7%、4.1%、6.3%到现在的8.3% 。 嘀嗒出行收取顺风车的服务费用基本上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战略因素来进行调整 , 对于嘀嗒出行来说 , 这样机动性的收取服务费用更加的合理 , 更加的有利于顺风车行业发展 , 虽然说近年来服务费用有小幅度提升 , 但是从顺风车行业平均的水平来说 , 嘀嗒出行收取的服务费用还是非常的良心的 , 从嘀嗒顺风车的发展来看 , 这样收取服务费用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 这样做不仅加速了行业健康发展也成就了自己 。
嘀嗒顺风车的规模效应 , 则体现在顺风车业务的商业逻辑上 。 从招股书的介绍就能看出 , 嘀嗒出行是作为纯信息的服务平台 , 并没有自己或者租赁的车队 , 而且没有任何额外的费用 , 顺风车业务营利也只是像车主收取服务费 , 顺风车车主本来就是有自我出行为需求的前提下 , 以出行费用分摊为目的 , 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 来形成平等的车乘关系 。 这点与传统网约车靠烧钱补贴来吸引用户的关注是完全不同的 , 靠烧钱补贴引流的用户没有任何的忠诚度可言 , 但是嘀嗒顺风车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需求与嘀嗒顺风的口碑来打动用户 , 无须对用户进行大量补贴 。
嘀嗒出行的生意模式有着轻资产、低成本的特性 , 这样的特性有利于规模效应 。 从2019年嘀嗒出行宣称已经实现了全面盈利就能看出 , 其已经渡过了盈亏平衡的规模门槛 , 随着嘀嗒出行业务规模的增长 , 那么其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