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说头|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皇帝出逃,

文|颜钊
公元534年的一天 , 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 , 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 , 投奔了关中 。 这伙人不是别人 , 正是北魏当朝天子 , 北魏孝武帝元修 。
北魏孝武帝的出奔 , 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 , 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 。
数日之后 , 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 , 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 , 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 。 跑了一个元修事小 , 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 , 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 。 因此 , 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 , 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 , 故废其帝位 , 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 , 并迁都邺城 。
历史有说头|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皇帝出逃,
文章图片
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 , 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 , 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 , 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 。 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 ,
【历史有说头|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皇帝出逃,】一年之后的535年 , 宇文泰便杀死元修 , 另立元宝炬为帝 , 国号仍为“魏” 。
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 , 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 , 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为“西魏” , 另一侧高欢控制的政权称为“东魏” 。
不过 , 历史并非这么简单 , 北魏的分裂也并非一件因孝武帝出奔而引发的偶然事情 , 其根本原因还是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 , 于北魏政权、于南北朝史 , 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 随着北魏孝文帝逶迤南下的车驾 , 一场巨大变革旋即拉开帷幕 。 这场由孝文帝主导的汉化变革 , 在之后的岁月里 , 不单震动北魏政坛 , 更改变了中国北方之后一个世纪的政治走向 。
历史有说头|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皇帝出逃,
文章图片
孝文帝改革 , 摈弃鲜卑旧制力行汉化 , 将鲜卑皇权同汉人的门阀与贵族主义相结合,使北魏政权由鲜卑入汉化 。 不过 , 孝文帝改革并非全面性的汉化与贵族化 , 只是汉化部份鲜卑族上流阶级 , 多数鲜卑下层民众与旧军功阶级并未享受汉化的益处 。 致使这些北方旧勋贵 , 在政治改革冲击下 , 一跃由帝国股肱 , 沦落为洛阳新贵眼中的贱民 。
正由于这种不满心理与现实压迫 , 加之孝文帝后北魏诸帝的无能 , 北方旧勋贵与汉人及汉化鲜卑贵族间的矛盾被迅速激起 , 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等一场场大变乱随之而来 。 北魏政治、社会在这些变乱裹挟下 , 迅速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 文化上 , 变乱者高举鲜卑化、胡化大旗 , 同中央政权的汉化、门阀化相抗衡 。 政治上 , 随着葛荣、尔朱氏、高欢等势力的崛起 , 中国北方于首都洛阳之外 , 相继成立诸多军事、政治中心 , 与洛阳相互并立、互相竞争 。
历史有说头|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皇帝出逃,
文章图片
在历经十余年的群雄逐鹿后 , 随着葛荣、尔朱氏等势力的败落 , 最终北魏末期的乱局 , 由出六镇的高欢与宇文泰二人终结 。 高欢扫平尔朱氏 , 控制华北及北魏首都洛阳 , 帝位废立悉听高欢 , 北魏皇帝名为帝王 , 实则傀儡 。 宇文泰则挟六镇余部 , 控制关中与高欢相持 , 虽奉北魏正朔 , 却与拥兵割据无异 。 二者分立东、西 , 而北魏政权在二人控制下已是名存实亡 。
可以说北魏王朝自孝文帝改革后 , 随着胡汉矛盾 ,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逐渐突显 , 又历经多次战乱 , 至孝武帝时政局早已是权臣把持 , 积重难返 。 因此 , 无论孝武帝出奔事件是否会在历史上发生 , 北魏的灭亡与分裂都是在所难免 。
参考书目:
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6年 。
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 , 北京:中华书局 , 2008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