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辽沈战役中的“信息差”:毛泽东、林彪、蒋介石的判断为何不同


林彪|辽沈战役中的“信息差”:毛泽东、林彪、蒋介石的判断为何不同
文章图片
林彪|辽沈战役中的“信息差”:毛泽东、林彪、蒋介石的判断为何不同
文章图片
林彪|辽沈战役中的“信息差”:毛泽东、林彪、蒋介石的判断为何不同
文章图片
林彪|辽沈战役中的“信息差”:毛泽东、林彪、蒋介石的判断为何不同
所谓信息差 , 是指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掌握的信息不同 , 对待同一个事情的判断完全不同 。
比如马云去美国了解到世界未来的潮流 , 回来就做互联网 , 大家看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 但历史证明他的判断却是正确的 。
复盘当年的辽沈战役 , 棋局背后的毛泽东、林彪、蒋介石也都存在着“信息差” 。
1、林彪有个“心魔”
1948年8月 , 东北的局势已经没有秘密可言 。
国民党部队被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地方 , 林彪只能选一个打 。 其中沈阳敌人太强大 , 位置在三个城市中间 , 最麻烦 。 问题就成了二选一:打长春还是打锦州 。 这一点林彪知道 , 毛泽东、蒋介石知道 , 东北的国共将领知道……只要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
林彪坚持打长春 , 放在台面上的理由有两个:1、补给线短 。 林彪的大本营在哈尔滨 , 距离长春最近;2、长春孤城 。 长春当时被困很长时间了 , 城内缺粮缺得一塌糊涂 , 两袋子大米都能换个老婆了 。 林彪打长春 , 沈阳和锦州都没办法救援 , 如果来救援林彪就顺手围点打援 , 高兴都来不及 。
实际上 , 还有2个桌子下面的原因 , 林彪没说 , 我替他说 。
1、林彪打仗风格“稳” 。
林彪从红军时期开始 , 指挥的一直是主力中的主力 , 他除了要歼灭敌人还要负责保卫中央 , 别人可以失误甚至失败 , 林彪不能 , 他是王牌更是底牌 。 因此 , “稳”字当头是他长期养成的军事指挥习惯 。
按照他的思路 , 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城市 , 从北向南挨个收拾 , 东北迟早全境解放 , 费时费力但无风险 , 按部就班走 。
2、林彪有个“心魔” 。
打锦州的好处大家都能看见 , 直接关门打狗了 , 林彪当然很清楚 。 但锦州距离华北太近了 , 傅作义可以过来帮忙 , 一旦锦州进攻不顺利 , 华北的傅作义的部队围过来 , 沈阳的部队也打来 , 两面夹击 , 林彪进退两难 。 之前的四平战役就是这样 , 攻城打不下来 , 周围国民党援军也过来了 , 只能撤退 。
任何人都不是先知 , 对于未来事情的判断都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或者教训 , 林彪也不例外 , 他不久前吃过四平的亏 , 不想再栽倒在同一条河里 。
辽沈战役中的林彪(中)
而且打锦州跟四平不一样 , 是战略大决战 , 一旦锦州短时间拿不下来 , 敌人援军杀过来了 , 部队撤退不及就会被包围 , 重武器又带不走 , 到时候东北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好局面丧失 , 全国解放都会受影响 。
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
2、蒋介石想赌个大的
东北的局面蒋介石也明白 。
老蒋早就提出了应对方案 , 1948年3月就让长春和沈阳的部队撤退到锦州 , 拉上华北傅作义的部队一起对抗林彪 , 大家慢慢打消耗就是了 , 电影《大决战》在讲辽沈战役时 , 开篇就表现了国民党高层的构思 , 蒋介石并不蠢 。
但老蒋遇到的麻烦就在于 , 沈阳的卫立煌坚决不肯早早撤退 , 他怕丢失东北的历史责任让他承担 , 老蒋着急上火 , 这样拖下去他在东北的部队会被林彪一口口的吃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