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襄阳之战:南宋昏招频出,蒙古大破襄阳城( 二 )


襄阳|襄阳之战:南宋昏招频出,蒙古大破襄阳城
文章图片
同样 , 江浙突破口更难 。 江浙一带水网密布 , 极大得限制了蒙古骑兵的战斗力 。 当时刘整向上进言:"我精兵突骑 , 所当破者 , 唯水战不如宋耳 。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当时蒙古的水军是不如南宋的 , 倘若把突破口选择在江浙地区 , 那就是避轻就重 , 自己给自己添麻烦 。 蒙古将军(兀良哈·阿术)也认为应该围攻襄阳 , 他和刘整达成一个共识 , 那就是襄阳破 , 长江必非宋所有 。 尽管蒙古选择襄阳做突破口没有什么地利 , 但这个突破口已经是三个突破口中最好的一个了 。 至于南宋它是被迫的 , 战争主导权不在它手里 , 所以它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
襄阳之战经过
第一阶段(1235年-1239年)
在这之前金国还在 , 南宋和蒙古联合灭宋 , 双方是互相合作的 。 但是金国被灭之后 , 蒙古和南宋的盟约就破裂了 , 自此先开了蒙宋战争的序幕 。 蒙古的中路军兵锋直指襄阳 , 当时的襄阳守将(赵范)嗜酒 , 蒙古大军就趁着赵范喝醉之后大举攻城 , 襄阳因此失陷 。 此次失陷是因为守将将领能力不足而导致的 , 这一问题一直伴随到南宋灭亡 。 但是当时的蒙古还没有全力灭宋 , 南宋又积极防御 , 所以蒙宋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
襄阳|襄阳之战:南宋昏招频出,蒙古大破襄阳城
文章图片
第二阶段(1239年-1257年)
这期间南宋积极出击 , 在孟珙的带领下 , 南宋成功收复襄阳 。 但是蒙古在失败之前对襄阳城墙大肆破坏 , 而且还把粮食、人口、军用器械掠夺一空 , 因此孟珙认为襄阳城没有防守的能力了 , 所以主动放弃了襄阳城 。 但是李曾伯却认为襄阳城十分重要 , 因此在收复襄阳之后开始加固城墙 , 欲打造成护南宋千万年的屏障 。 为了加固襄阳城防 , 李曾伯提出五点建议 , 分别为:
1:加固城墙 , 加固后的襄阳城周围长九里 , 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
2:免税三年 , 这一点就是刺激经济 , 使襄阳的经济迅速恢复 。
3:奖励屯田 ,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为了提高襄阳的存粮 , 朝廷下拨了一百万缗的屯田、修筑沟渠费 。
4:增兵协防 , 襄阳的人口非常少 , 为了避免无人守城的窘境出现 , 朝廷必须增派兵员 。
5:增加战备粮 , 这一点是避免被包围之后城中断粮导致军心浮动 。
这个时候蒙古内部出现了内乱 , 因此给南宋留了一个喘息之机 , 南宋可以积极加固襄阳城防 。 但是南宋对李曾伯的建议选择性采纳 , 导致日后襄阳城防能力有限 。
襄阳|襄阳之战:南宋昏招频出,蒙古大破襄阳城
文章图片
第三阶段(1257年-1267年)
第三阶段的主战场是钓鱼城 , 上面我们也说了长江的主要突破口有三个 , 蒙古在襄阳突破不行所以换到了钓鱼城 。 但是钓鱼城突破的难度更大 , 蒙古非但没有突破 , 反而还死了一个蒙古大汉 。 之后忽必烈急于争位 , 所以就慌慌张张撤退了 。 此时南宋没有抓住机会扩大战果 , 而且忽略了加固襄阳城防 , 内部贾似道专权导致一大批优秀将领(收复襄阳的高达 , 防守钓鱼城的余阶等人)被闲置 。 这一机会着实可惜 , 而南宋的忽略成了日后致命的弱点 , 因为在这时忽必烈改变了蒙古的政策 , 善待投降的汉人 , 而且还把战略目标放在了南宋忽略的襄阳上 。
第四阶段(1267年-1273年)
此时襄阳守将是吕文德 , 他和贾似道的关系非常好 , 而且他学贾似道排斥异己 , 导致大量优秀将领头像忽必烈(其中就有刘整) 。 这个刘整就是日后伐宋的副将 , 更是提出了取襄阳的战略 。
襄阳|襄阳之战:南宋昏招频出,蒙古大破襄阳城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