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四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四、“回归”式更名
也即高校在命名上重回传统或重拾历史的现象 。 如2011年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 更名后去掉“技术”二字加上“船政”二字 , 其中暗含的是该校回归历史传统 。 因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四校合并升格而成 , 其中被合并的“福建船政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 , 系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 , 其历史渊源比拟合并的主校福建交通学校要远得多 , 名气也更大点 , 因此本次的更名实际上是重拾历史并接续其办学渊源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三、走向现代主义?
高校何以更名?内中既有作为一个组织体的高校自利行为 , 如高校的形象品牌、生源、市场竞争力等;亦有作为详细的个体的自利行为 , 如因高校更名带来的行政级别的晋升、形象工程的打造等等 。 甚至有些高校为了更名而主动滥设学科、扩张院系 , 以便成就为理想中的“大学”的样子 。
当只有少数高校这样做的时候 , 是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的 , 不外当大多数高校都想走更名这条路时 , 结果是“由雅而俗” , 所谓的“高大上”变成了平常人家的名字儿 。 高校在这种竞相更名的过程中 , 所流露出的人格化特征非常值得玩味 , 随即也导致了一个结果:中国高校发展的趋同化 , 及其可能带来的恶性竞争 。
通常以为 , 高校更名能够带来学校在招收优质生源上的短期效应 。 但在长期效益上并不会带来持续而明显的改善 。 这一现象更有可能的原因是 , 高校在更名过程中并不是孤例 , 而是泛起了更名的普遍性 , 导致原来高校更名追求的“高大上”成效 , 由于过于泛滥而泛起了边际效应的持续递减 。 甚至冲击到原有采用该类似校名的优质高校的社会声誉 , 如当前的“科技”、“理工”的校名泛滥 , 导致采用这一校名的高校之间已经无法区分优劣 , 则更名后本应泛起的美誉度晋升的品牌效应没有泛起 。
所以 , 更名本身并不必然有长期效应 , 只是当更名成为潮流 , 大部分高校身不由己地裹挟其中 , 造成了类比市场经济的供需机制倒转现象 。 不外假如不随潮流坚持不更名 , 也不一定就能取得比更名更好的效益 , 甚至会面临更大的窘境 。 这就是当前高校更名潮中泛起的吊诡现象 。
从这一角度来看 , 高校更名或许是“齐步并进”的一种策略 , 部门高校会担心假如跟不上这股潮流 , 你不更名不仅不能提高 , 甚至可能倒退或者被淘汰 。 另外 ,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 , 高校的一窝蜂的更名无疑会冲击到高校的个性化发展 , 导致高校不仅在校名上泛起了趋同现象 , 由此进一步影响到深层次的办学同质化结果 。 这也与当前高等教育以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是相背离的 。
所以 , 拥抱现实 , 仍是回归传统?这的确是一个题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