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近期 , 一篇有关高校更名的文章持续刷屏 , 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家反感高校在形式而非内涵上追求“一流”的复杂情绪 。 然而 , 高校更名其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光荣传统” 。
张学见曾经统计过中国高校1981年至2010年以来的校名变动情况 , 发现在1981年的704所高校中 , 到了2010年仅有148所高校保存了原校名 , “校名存活率低” , 在2010年的“2000余所高校超过九成的高校校名是新的 , 而不是从1981年继续下来的” 。
杨林玉等人将统计的时间域规定在1999年至2015年 , 即高校扩招之后的更名现象 , 其统计对象为本科院校 , 结果发现:“944所高校中 , 1999年以来有过更名的高校多达607所 , 约占64.3%” , 在这“17年内竟发生了770次更名” 。 这些统计结果大致能够勾画出中国高校校名变更的情况 。
但一校的更名行为 , 倒也无需一概否定 , 其中因由各异 , 竞成“流派” , 倒也异彩纷呈 。 出于笔者所在的工作情境 , 这里的例证主要以高职院校的更名为主 , 列为两面 , 各择四类 , 述之一二 。
一、浪漫主义者的孟浪
高校更名大致会有个浪漫的想象:又大又美又全 。 贾云鹏等人将之总结为“累进性更名”规律 , “即高校校名越更越大、越更越高” , 体现为“在地域范围上越更越大、学科门类上越更越广、层次上越更越高、类型上越更越强” 。 但是浪漫一不小心也许会变成“孟浪” 。 此种 , 概举四类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一、“扩域”式更名
区域方位名扩大是首选 , 如2013年漳州师范学院升格后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 2015年的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等 。 能够借用省名则是第二选择 , 且尤为非省会城市高校所青睐 。
按照惯例 , 一般只有地处省会的高校方可直接以该省名称命名 , 近年来的大学更名却泛起了典型的非省会城市高校在更名时以省冠名的现象 。 如2011年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2013年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湖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这一求大责备的命名趋势一定程度上已经伤害到一些高校的本体 。 如2014年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其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最具标识度的校名固然更名为以“湖南”为区域名 , 但其科类名却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汽车工程” , 实在与湖南省众多以“湖南”直接命名但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院校同处一列 , 沉没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完全不具辨识度 。
实在以地方命名的优秀高职院校也不乏名校 ,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二、“变种”式更名
在高校扩招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布局基本上是沿袭前苏联的模式 , 高校名称多以专业、学科名称来直接命名 。
迷途的羔羊|高职更名八大类型, 改头换面谁赢了?
本文插图

在1999年之后掀起的更名潮中 , 主流是将来源相对较窄的以学科命名的高校拓展为包含范围更大的多科性院校 。 以至科类名扩大成为多科性高校在更名时的一个通例 , 如2008年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2014年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 , 2016年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后更名为河南工学院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