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郑州西区现新地标!“大圈圈”横空出世,快来给它起名字啦

东方今报|郑州西区现新地标!“大圈圈”横空出世,快来给它起名字啦

文章图片

东方今报|郑州西区现新地标!“大圈圈”横空出世,快来给它起名字啦

文章图片

东方今报|郑州西区现新地标!“大圈圈”横空出世,快来给它起名字啦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申子仲/文图
按照大郑州东强西美南动北静中优的全新战略 , 正值涅槃期的二砂文化创意园被列2020年省重点项目 , 分四期稳步推进 。 10月17日 , 文创园首开区展露头角 , 而最先扑入市民眼帘的 , 便是巨圆、巨大的“空中大圈圈” 。

“钻石广场”大名 , 缘于二砂造出了新中国第一颗金刚石
这个巨大的圆环位于华山路与伊河路交叉口 , 不锈钢材质的“大圈圈”悬在广场正上方 , 其伟岸的身姿 , 一亮相便成为了该路段最为抢眼的新地标 。
这个大圆环被暂定名为\"记忆之环\" , 直径40.2米 , 总重6.4吨 , 距离地面10米 , 由四根不锈钢方柱支撑 , 68根吊索牵引 , 造型朴实厚重 。 是星河公司为二砂文创园设计的标志性景观 。

“记忆之环”下方为“钻石广场” , 占地9000平方米 , 据星河公司景观主创张帆先生介绍 , 广场之所以命名为“钻石” , 是因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就诞生在二砂 。

广场临街正对着伊河路口的 , 是宽9米、高1.5米的钢制大字“中国二砂” , 超粗黑字体 , “能见度”超高 , 保管过目不忘 , 思绪瞬间穿越 , 甭提多震撼了 。 毕竟 , “二砂”两个字 , 早已深深沉淀在郑州人记忆心河里 , 可谓是省会解放后从“农耕文明”大跨步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象征 。 “钻石广场”和“记忆之环” , 必然会被郑州人认定为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时代图腾 。
“记忆之环”身上的“达芬奇密码”
钻石广场的石材地面上 , 镶嵌着10多条铜板 , 镌刻着从1953年二砂立项到2018年二砂文创园开工以来 , 六十多年的沧桑大事 , 分别用中文、德文、英文记载 。

高悬在广场上方的“记忆之环” , 之所以命名“记忆” , 是因为这个景观造型每一寸“肌肤”相关的文字和数据 , 都是破解二砂历史的“达芬奇密码” 。
“记忆之环”内侧 , 一共镌刻了106位为二砂建厂做出突出贡献的中方劳模、专家 , 以及东德援建方科学家的名字 。 二砂文创园品牌部刘女士感慨说 , 目前 , 这些人中健在的 , 仅有一位 。
二砂建设最初选址郑州进行筹备时 , 是作为军工一类机密存在的 , 对外称“郑州砂轮厂” , 内部则称为“402工厂” , 这也就是“记忆之环”直径40.2米的深层设计理念 。
圆环距离地面10米 , 是为了纪念二砂耗时10年建成完工;4根立柱 , 寓意老一代二砂工人在相对封锁的环境下 , 自力更生生产出的棕刚玉、白刚玉、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等“四大金刚”产品;68根钢索 , 则象征着二砂产品在辉煌时期远销全世界68个国家 。
【东方今报|郑州西区现新地标!“大圈圈”横空出世,快来给它起名字啦】据星河公司景观主创张帆介绍 , “记忆之环”在设计之初 , 并没有赋予夜间照明的亮化功能 , 后来在建设中 , 方案几度改进 , 最终确定配以与钻石寓意相呼应的320个灯光造型 。 这一改进 , 使“记忆之环”大放异彩 。
东边那个地标叫“大玉米” , 西边这个叫啥好
国庆长假前夕的9月29日夜间 , “记忆之环”曾小试牛刀点亮了一把 , 当夜9时许灯光亮起 , 立时惊艳了路人 , 不少人驻足围观拍照 。 毕竟 , 堪称“巨无霸”的40多米直径 , 本身也足以让人惊叹 。

“记忆之环”正式亮灯 , 定在10月17日夜间一”明“惊人 。 届时 , 将有千架无人机在“记忆之环”上空炫酷 , 以庆祝尘封多年的二砂重塑辉煌 。
10月17日上午 , 二砂文创园首开区进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 。 记者在钻石广场随机采访路人 , 不少市民乐呵呵给这个大圈圈取名字 , 有俗有雅 , 不一而足 , 如“大砂轮””‘磨’天轮“”二砂年轮“”城西之光““中原魔戒”“郑州呼啦圈” 。
二砂文创园品牌部工作人员介绍说 , 最初的设计之所以将之取名为“记忆之环” , 是因为造型本身承载的历史内涵 , 外观设计本意是对应一个具象的圆形砂轮片 , 形成一个抽象的记忆符号存在 。 “虽然’学名‘叫’记忆之环‘ , 估计还会被改动 。 比如郑东新区CBD的千禧广场 , 现在都叫’大玉米‘ 。 新郑龙湖的黄帝千古情景区 , 有人叫‘四个人头’ 。 ”
“这个大圈圈叫什么名字 , 郑州市民最有发言权 。 ”二砂文创园品牌部负责人朱淳说 , “二砂文创园绝非北京798 的简单复制或克隆 , 而是赋予了更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新时代商业元素 , 我们欢迎郑州市民广泛参与到二砂文创园的创意活动中来 ,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给二砂文创园的特色建筑起一个更响亮、更贴切、更好记、更易传播的好名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