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贫困村靠旅游华丽转身


中国新闻网|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贫困村靠旅游华丽转身
文章图片
中新社贵州江口10月17日电 题: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贫困村靠旅游华丽转身
作者 周燕玲
2020年国庆假期结束一周后,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70余户村民才开始规划自己的“假期”出游计划。
“前几天在村委会报了去三亚的旅游团,贵州一直下雨想带老人去那边晒晒太阳。”寨沙侗寨村民夏德发说,最近几年都会外出旅游,去过香港、北京、三亚等地。
但在10年前,外出旅游对于夏德发一家和寨沙侗寨的村民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2010年的寨沙侗寨,房屋破旧,村寨道路坑坑洼洼,全寨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下同),曾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国家级贫困村。
“那时候我们手捧着梵净山旅游的‘金饭碗’却没饭吃。”回忆往昔,53岁的夏德发感慨地说,很多村民不是去梵净山抬滑竿,就是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
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江口县利用寨沙侗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投资上千万元在村寨原址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寨沙侗寨,成为集民俗、民宿、餐饮、实景演出等多元素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采访人员日前在寨沙侗寨看到,清澈的太平河从寨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70余栋侗寨木楼围着一座高大的钟鼓楼而建,青石板铺成的生态路直接连接到各家各户,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村子里参观并品尝特色农家菜。
临近傍晚,在梵净山景区游玩了一天的游客,开始涌进村寨并守候在钟鼓楼下等待篝火晚会。伴随着侗族大歌开唱,夜晚的寨沙侗寨被灯火照耀得分外明亮,在篝火的“咋咋”声与游客的欢呼声中,金钱杆舞蹈、当地绝技绝活等精彩节目轮番上阵。
“天壤之别”,夏德发用这个词形容寨沙侗寨的变化。改头换面的寨沙侗寨,不仅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还让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
“国庆节期间每天有三四千人到寨子里游玩,早上6点就要起来准备食材,到晚上12点都还有人吃饭。”村民潘梅说,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中国新闻网|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贫困村靠旅游华丽转身】潘梅告诉采访人员,自从村里发展旅游后,其丈夫便舍了抬“滑竿”的工作,掌起了自家农家乐厨房的大勺,每年农家乐收入近30万元。
2014年,寨沙侗寨成功摘掉“贫困帽”。目前,全寨共75户人家,有68家开了农家乐,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72人,占全寨人数的90%,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旅游业让全寨人实现了从贫困村寨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旅游脱贫攻坚新路子。
“旅游让寨子变美村民变富,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有小轿车。”潘梅说,变富了的村民们会选择在旅游淡季时出省出国旅游,开开眼界,同时也会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改进村寨的旅游业。(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