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舞|弦子舞 高原上跳动的音符

74岁的杨树良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弦子舞技艺”传承人 。
杨树良一生酷爱音乐 , 沉醉于各种民族器乐的旋律中 , 对民乐的演奏有极高的悟性 。 在采访过程中 , 我们播放了一段当下流行的歌曲《Mojito》 , 他听完之后也能用弦子琴立即“复刻”出来 , 让现代音乐碰撞下的弦子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 。
杨树良从小听着优美的弦子琴声长大 , 12岁时就能弹弦子 。 在刘开顺老师的指导下 , 杨树良16岁就掌握了弹弦子的基本技巧 , 演奏水平不断提高 , 成了远近闻名的彝琴师 。
而他几乎能演奏流传于丘北彝族村寨的所有弦子舞调子和步伐 , 主要有“三步弦”、“两步弦”、“老鹰展翅”、“老牛擦痒”、“老母牛踩高粱”等 。 在他演奏下 , 弦子舞的每一个动作、步伐都表现得很到位 。 有很多爱好者慕名来向他学习弹奏弦子、跳弦子舞 。 几十年间 , 他先后教授出张映甫、胡映标、杨文忠等一批集弦子弹奏和跳弦子舞于一身的弦子舞爱好者 , 把丘北县的彝族弦子舞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
“在云南 , 各地的弦子有所区别 , 各地弦子琴也有所不同 。 我印象中1983年之后农民开始吃喝不愁 , 弦子舞才又逐渐复苏起来 。 2008年我们开始重新过火把节 , 万人抹花脸 , 千人跳弦子舞 。 我在2007年开始培训弦子舞的时候只有60个人 , 第二年就有了200多人 , 第三年500多人 , 甚至有美国人通过观看视频找到我想要学习弦子舞 。 ”杨树良向我们说道 。
弦子舞|弦子舞 高原上跳动的音符
本文图片
伴随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弦子乐开始展现新的活力 。 冯海泳摄
伴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弦子乐也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 。 现如今 , 由他弹奏的三弦录音带流传于文山州内的各个彝家村寨 , 跳弦子舞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方式之一 。
据民间口传资料 , 彝族弦子舞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 弦子舞的由来 , 和彝族人多居于高寒山区、半山区有关 。 跳弦子舞既可增加热烈欢腾气氛 , 又有御寒作用 。
丘北彝族弦子舞是群体性舞蹈 , 多在节庆、婚嫁、喜庆的日子跳 , 也是男女青年社交的重要媒介 。
当明月爬上树梢 , 彝族小伙子会弹响铮铮的弦子 , 听到拨动人心的弦子声 , 忙完家务的男女青年会聚到寨中的空地上来 , 小伙子和小姑娘手挽手、肩并肩 , 成双成对随着悠扬的弦子声翩翩起舞 。 有时参加舞蹈的数十人、上百人 , 地上尘土飞扬 , 吆喝声此起彼伏 , 电筒光此歇彼亮 , 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
一般情况下 , 男女都会身着色彩斑斓、风格突出的民族服装 , 男子弹奏弦子 , 女子双手叉腰或拍掌而舞 。
弦子舞离不开弦子 。 弦子 , 又叫月琴 , 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 彝族弦子的声音悦耳、动听 , 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 。 用拨片弹奏的月琴 , 右手奏法以弹、挑、滚为主 , 有时也用撮、扫滚等 , 并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 , 左手则有按、颤、滑、吟等技法 。
据杨树良介绍 , 彝族弦子用泡桐树、香樟木、香椿树等薄木板制成,琴颈短,音箱外形为圆形,面板上刻有各种图案花纹及两个镂空的散音孔,中间镶上“小圆镜” 。 弹奏技法因人而异,但传统弹奏方法是以右手中指(或食指)的指甲来拨动琴弦发音,现改为牛角片、竹片或塑料拨子,从而加大了音量,改善了音色,增强了亮度 。
【弦子舞|弦子舞 高原上跳动的音符】跳弦子舞时 , 领舞的男子左手持弦 , 手指在琴弦品位上不断变动 , 右手指捏住拨子弹奏 , 女子挽着男子的右手随琴声的旋律舞动 。 以往男女社交的弦子舞已经成为彝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 休闲娱乐健身的作用更为普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