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三人,结果此三人全都惨死

朱元璋问刘伯温:"咱决定改组中书省 , 你觉得咋样啊?"
刘伯温答到:"应该改组 , 应该改组······"
朱元璋说:"咱选了三个人 , 你听听 , 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 "
刘伯温赶紧说道:"不 , 我请皇上不要征求臣的意见······"
话刚说到这儿便被朱元璋打断道:"不成 , 咱一定要听听你的想法 。 "
刘伯温遵旨后 , 朱元璋接着说道:"第一位是杨宪 , 第二位是吏部尚书汪广洋 , 第三位是中书省的参知胡惟庸 。 "
这三人显然在刘伯温眼里都不能算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 为何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就是:"杨宪虽有才能 , 但是却无宰相的气量 。 汪广洋偏狭浅薄 , 连杨宪都不如 。 至于胡惟庸 , 此人才能也有 , 气量也有 , 但是却是一个恩怨必报 , 心性暴躁的人 , 这样的人很难控制 , 所以也不能担任宰相大任 。 "
朱元璋千辛万苦定的人选 , 没想到却被胡惟庸三言两语给否定了 , 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不痛快 , 便接着问道:"那你觉得谁能担任呢?"
胡惟庸回答道:"臣认为还是李善长比较适合 。 "
朱元璋|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三人,结果此三人全都惨死
文章图片

对于刘伯温的进言 , 朱元璋感到大为诧异 , 但同时也对刘伯温生了嫌隙 , 特别是当朱元璋说要让他担任相国之位时 , 刘伯温百般推脱 , 称自己担任不了这个职位 , 自己只能归隐田园 , 回老家养老 。 换句话说 , 刘伯温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 , 如果他还待在朝中 , 不仅没有什么好的地位 , 反而最后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 但是朱元璋自然也知道刘伯温的心思 , 心里便更讨厌他了 。
但是后来我们也知道 , 朱元璋所说的这三人 , 最后下场基本上都很惨 。 刘伯温认为的李善长下场同样也悲惨 。
朱元璋|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三人,结果此三人全都惨死
文章图片

首先来说杨宪 , 洪武元年(1368年)的时候担任中书省参知 , 洪武二年迁升为左丞 。 但是此人在担任中书省执政时 , 便大肆罢免原来的官吏 , 只任用其亲信 , 不仅如此 , 还杀害了御史官刘炳 。 当然了 , 最后他也为其行为买了单 。 后被李善长劾"放肆为奸事" , 最终被朱元璋所杀 。
其次便是汪广洋 , 此人本事元朝时候的进士 , 文笔很好 , 朱元璋还称赞他:"处理机要 , 屡献忠谋" , 甚至还将其比作刘备的诸葛亮 , 刘邦的张良 。 可见其深有谋略 。 后来明朝建立之后 , 汪广洋也官累自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 。 只可惜 , 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时候 , 也被朱元璋赐死了 。
朱元璋|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三人,结果此三人全都惨死
文章图片

而最后这个胡惟庸就不用说了 , 因为我们已经对他太熟悉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他的死 , 正是宰相制度的终结 。
他们都是些开国功臣 , 朱元璋为何要杀他们呢?其实原因有很多 ,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皇权冲突" 。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 , 在独裁君主制下 , 如果个人乃至以个人为中心的集团(朋党)的权力和皇权形成对抗 , 或者威胁到皇权的正常运转的话 , 那么 , 为了巩固皇权 , 独裁者们便会将这些个人也好 , 集团也罢都会给铲除干净 。 反过来 , 皇权的巩固关系到皇权的延续 , 如果其他外在权力将皇权置之度外 , 甚至会形成对抗关系的话 , 那么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
【朱元璋|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三人,结果此三人全都惨死】总而言之 ,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 , 就必须将这些障碍清理干净 。 当然了 , 这其中也有这些人的个人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