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航拍图 。 (摄影:韩春义)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旧貌换新颜 , 现在蓑衣樊村的航拍图 。 (摄影:韩春义)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第一小组媒体采访团在蓑衣樊村采访 。 (摄影:韩春义)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满倩倩 潍坊报道
10月14日 ,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 大众网·海报新闻承办的“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活动正式启动 。 人民网、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等十余家媒体单位采访人员兵分两路 , 奔赴临沂、滨州、淄博、潍坊、枣庄、济宁、菏泽等7市深入采访 , 用镜头与图文融媒报道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 , 共同见证山东文旅扶贫的新成就、新亮点 。
10月16日下午 ,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第一小组媒体采访团 , 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蓑衣樊村 , 近距离感受这座美丽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慢城生活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蓑衣樊村荷岸居旅游经营者司方华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摄影:韩春义)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蓑衣樊村“金水岸野生鱼馆”农家乐经营者黄新海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摄影:韩春义)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黄河沉沙池变蓑衣水乡 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文章图片
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国营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摄影:韩春义)
乡村旅游让省级贫困村摘帽
位于黄河南岸的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 , 北靠黄河 , 三面环水 , 历史上曾多次遭受黄河水侵袭 , 产生了大片盐碱地 。 为了沉清引黄工程的黄河水 , 蓑衣樊村三分之二的土地变成了沉砂池 , 耕地骤减 , 粮食亩产只有300斤 。
以前蓑衣樊村的村民靠种稻打鱼为生 , 产业结构单一 , 产出率低 , 基础设施薄弱 , 增收途径有限 , 农民长期贫困 。 直到2013年时 , 蓑衣樊村还是省级贫困村 , 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 。
近年来 , 这个村深挖生态资源 , 做活绿水青山文章 , 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 , 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
今年62岁的司方华 , 曾经在县里一家化工厂打工 , 一个月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 。 眼看着村里发展旅游业 , 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长 , 2017年 , 司方华和儿子按捺不住了 , 决心将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民宿 , 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荷岸居旅馆 。
“现在儿子是老板 , 我给儿子打工 , 每天不出门 , 在自家小院打工挣钱 。 ”司方华告诉采访人员 , “靠着家里的6间客房 , 一年挣个七八万不成问题 。 ”
随后 , 采访人员们又走进了“金水岸野生鱼馆”农家乐 , 58岁的黄新海穿着红色围裙 , 正在厨房里忙碌着 。
黄新海是村里第一批搞农家乐的创业者 。 2015年 , 村里的乡村旅游刚刚起步 , 由于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 , 游客规模上不来 , 他家鱼馆的名气始终打不出去 。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我们家的农家乐餐馆也一年比一年好 , ”黄新海说 , “现在好多外地人都成了我们店里的回头客 。 遇到节假日 , 你想到咱院子里吃饭 , 如果不提前打电话预约 , 根本就没法招待 。 ”
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国营向采访人员介绍 , “2014年 , 我们瞄准了当地5000亩的原生态湿地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 之后 , 我们又抓住了省里‘改厨改厕’政策机遇 , 有了奖励和补贴 , 村民们自愿报名 , 开始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 。 最初参与建设的村民一共有32户 , 正是这32户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 到现在拉动了全村80%的村户都开办起了农家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