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邵逸夫一生捐赠3万多座逸夫楼,90岁坚持再娶,子女与他断绝往来


电影|邵逸夫一生捐赠3万多座逸夫楼,90岁坚持再娶,子女与他断绝往来
文章图片
电影|邵逸夫一生捐赠3万多座逸夫楼,90岁坚持再娶,子女与他断绝往来
文章图片
电影|邵逸夫一生捐赠3万多座逸夫楼,90岁坚持再娶,子女与他断绝往来
文章图片
电影|邵逸夫一生捐赠3万多座逸夫楼,90岁坚持再娶,子女与他断绝往来
文章图片
提起邵逸夫这个名字或许许多人不够熟悉 , 而除去了他的姓只留后面两个字逸夫 , 大家都不会陌生 , 因为逸夫楼几乎在我国各地的任何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都可以看到这个楼的身影 , 高到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 , 小到一些区县地方的县市的中小学都存在逸夫楼的这样的建筑 。
他曾经说过:“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 , 应回到民众 ,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 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 , 是生活幸福的良药 。 ”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首富李嘉诚 ,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感受过他的财富 , 而邵逸夫就不同了 , 数十年 , 他的邵氏影业公司出产的电影几乎人人知晓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邵氏电影几近称霸香港电影业 , 后来其公司的影视业务还扩展到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以及地区 , 而且稳居东南亚之首 。
含着金汤匙的富二代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 , 祖籍浙江 , 宁波的镇海 , 他的家庭非常的富有 , 可谓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 他的父亲一共有五儿三女 , 八个儿女 , 而邵逸夫是其第六个孩子 , 所以比较熟识的人都会亲切的称作他为“六叔” , 还有一些称作他为“六老板” 。
那时的他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 , 谁知道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 , 在邵逸夫长大之后家道中落 , 整个家中只存有一栋上海的老房子 , 还有一个上海剧院那时候叫做“笑舞台” 。
由于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 , 以至于他的家庭对他的教育十分看重 , 很小的时候就练就了一口极其流利的英语 , 当时他的父亲是从事颜料方面的生意 , 对外贸易很常见 , 所以从小邵逸夫的英文能力就被众人所知 。
可能是受到父亲严格的文化熏陶 , 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美学 , 只要是邵逸夫感兴趣 , 想要了解和学习 , 他的父亲都一定尽自己所能去满足他的儿子为他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最优越的环境 。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 , 邵逸夫痴迷中国传统的戏剧 , 他的父亲干脆把戏曲名师请到家里来一对一的专门指导 。
家道中落自力更生那时候的邵家虽然已经败落 , 但是俗话说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邵家的上海老宅和剧院还是可以勉强维持日常的开销 , 虽然邵逸夫的父亲是做颜料公司的 , 但是他的几个儿女也就是邵逸夫的兄弟姐妹并没有选择子承父业 , 而是都进入了娱乐影视业 。
大哥邵醉翁当时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 , 那时邵逸夫还是学生 , 还在读书 , 毕业后就同三哥邵仁枚一起开拓南洋电影市场 , 因为其发展的势头太过旺盛 , 马上变成全行业的众矢之的 , 受到其他公司的合力围剿 , 终究寡不敌众遭到重创 。
但是有一句俗语: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 在1930年的邵逸夫同兄弟在新加坡成立了新的公司 , 起名为邵氏兄弟 。
那时候邵逸夫在去美国购买电影器材 , 竟然发生了意外 , 轮船在途中触碰到礁石 , 沉了 , 幸亏邵逸夫福大命大 , 抱着一块小小的木板在海上漂浮了一整夜 , 第二天才获救 。
老人都讲: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 。 邵逸夫死里逃生 , 换来的是邵氏兄弟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 , 在香港电影业中风生水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