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目标1.2亿:从亿万富商到破产“失信人”,他直播带货还债( 二 )


那时候的他不觉得上街吆喝卖东西是件丢脸的事 , 反而让他很兴奋 , 只要卖出去两条 , 一顿火锅的钱就来了 , “反正路上的人又不认识我 , 有什么所谓?”
澎湃新闻|目标1.2亿:从亿万富商到破产“失信人”,他直播带货还债
文章图片
大学期间 , 葛伟(右)在企业打工 受访者供图
尽管当时靠卖领带、倒卖摩托车票赚了点小钱 , 但他并没有把这当作自己经商生涯的开始 , 纯粹是为了消费和享受 。 钱对于年轻的他来说 , 仅仅意味着可以烫火锅、喝啤酒、抽好烟 。
他甚至还在做着文学梦 , 想当一个作家 , 靠文字走天下 。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 葛伟被分配到了报社做采访人员 , 负责宣传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 。
一年多的时间里 , 他每个月拿70多元的工资 , 但仍然保持着爱交友的生活节奏 。 每天下午5点半 , 单位会议室就有一群人等他下班去烫火锅 , 今天你请明天他请 , 仿佛生活就是一盘毛肚 , 没有火锅就索然无味 。
澎湃新闻|目标1.2亿:从亿万富商到破产“失信人”,他直播带货还债
文章图片
年轻时的葛伟意气风发 受访者供图
当时他的办公室挨着广告部 , 他总是能看到客户或领导拎着金属的皇冠密码箱进去 , 打开箱子时发出“嘭”的一声 , 这是他这辈子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 。 箱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条一条的烟 , 一捆一捆的钱 。
他不服 , 他也想赚钱 ,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 可黄金在哪?”
黄金在广告部 。 葛伟说 , 为了挣到更多钱 , 他转去了广告部 , 那里遵循着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 第一年他就挣了十几万 。
后来 , 觉得广告生意有搞头的葛伟开始自立门户 , 每天起早贪黑全国上下东奔西跑 , 为的是接更多、更大的单 。 1988这一年 , 他挣了30万 。
葛伟觉得 , 这才是自己商人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 靠的是勤奋和前瞻性 。 等到了90年代 , 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多 , 竞争激烈 , 利润也就少了 。
赚了钱的葛伟没有躲在舒适区 , 靠着积累下来的人脉、阅历以及丰厚的积蓄 , 他开始投身股票和房产市场 , 有赚有赔 。 1996年 , 听闻重庆要设立直辖市 , 葛伟立马回家 , 在渝北炒地 , 一年后地价大涨 , 他大赚一笔 。
他分析 , 自己赚钱的原因在于胆子大、不守财、眼光准 , 即使有时候投资粗放 , 定位不准 , 也能靠着下一次的粗放投资来扭亏为盈 。 这给他逐渐造成了一种错觉:自己好像一辈子都不会缺钱了 。
30多岁就成为千万富豪的他的确有这个信心 。
1988年开业的深圳新都酒店400多一晚 , 他一住就是一个月;去商场买衣服 , 学香港老板的喜好 , 金利来的衬衫200多一件 , 一买就是6件;皮尔卡丹的皮带3000多 , 一口价不还 。
那段日子里 , 他频繁游走于生意场和各种酒局 , 常常在广州的宵夜摊吃到凌晨两三点 。 没有了重庆火锅 , 那就鸡翅茄子煲配啤酒 , 这让身高一米七几的葛伟体重达到207斤 , 连翘个二郎腿都费劲 。
澎湃新闻|目标1.2亿:从亿万富商到破产“失信人”,他直播带货还债
文章图片
年轻时的葛伟 受访者供图
除了吃穿 , 在上世纪90年代初 , 葛伟在海口市花了175万买下了金林花园别墅 , 这是他人生第一栋别墅 。
他喜欢在夏天风暴来临时 , 光着上身站在私家花园 , 闭上眼睛 , 张开双臂 , 雨水在风暴的吹袭下扑面而来 , 这让他感受到了极致的浪漫 。
然而他不知道 , 此时祸根已经埋下 , 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

从小生长在重庆渝中区的葛伟没有过农村体验 , 他居住的老城区连一棵树都没有 , 城市发展过程中只看得到钢筋、混凝土和沥青 。 而早年学文的经历又让他对山水和田园风光有着独特的向往 , 即使在经济窘迫的今天 , 他也会每天花上十几元钱 , 在屋里放上一束鲜花 , 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