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志愿军通信兵荣凤岐:“人在电台在,炸了就一块死”
10月15日报道 (文/李铮)
从弱冠书生到阳刚青年 , 荣凤岐在朝鲜度过了19岁到25岁的6年时光 。“去的时候是学生兵、新兵蛋子 , 回来的时候是技术骨干、坚强的战士 。”荣凤岐说 , “战火洗礼的成人礼是我一生的财富 。”
抄电报的手拿起大铁锤
1951年9月 , 正在读中学的荣凤岐响应“青年积极参军参战”的号召 , 从家乡辽宁兴城中学入伍 , 来到抚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通信学校学习 。1952年10月因战争需要 , 荣凤岐提前毕业被分配到16军通信技术大队 , 并于12月入朝参战 。
入朝头三个月 , 通信兵干起了工程兵的活儿 。荣凤岐所在的16军32师驻守朝鲜西海岸 , 任务就是反空降、反登陆 , 把海岸守好 。“要防止敌人登陆必须构筑以坑道为支撑点的坚固防御工事 。”荣凤岐介绍 , “我们无线电排也组成了一个坑道班 , 我当班长 , 昼夜不停地干” 。
于是 , 一双双抄收电报的灵巧的手 , 拿起了大锤铁锹 , 搬起了石头泥土 , 点起了雷管炸药 。荣凤岐说:“炸开的石头泥土 , 就要用锹铲脚踹 , 手搬车拉 , 没几天裤腿就都磨没了 , 大家开玩笑说 , 冬天穿上了短裤衩 。”
繁重的工程任务开始让学生兵吃不消了 。荣凤岐脖子上长了疖子 , 疼痛难忍 , 总流脓水 。
经过全体志愿军近半年的苦干 , 朝鲜境内的坑道连接东西海岸和一线阵地 , 成为坚固的防御体系 。荣凤岐说:“我们在朝鲜东西海岸筑起了炸不毁、打不透的坑道 , 让美军胆怯了 , 不敢来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坑道|志愿军通信兵荣凤岐:“人在电台在,炸了就一块死”】荣凤岐军装照(受访者供图)
从学生兵到通信骨干
刚到朝鲜时 , 荣凤岐仅仅是一个入伍15个月的学生兵 。入朝第八天 , 三颗炸弹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
荣凤岐说:“那天刚下班准备睡觉 , 敌机就投下了三颗炸弹 。房间的蜡烛灭了 , 窗帘掉了 。我一个新兵 , 特别紧张 。”战友们第二天早上出去一看 , 炸弹落在了300多米开外的地方 , 炸倒了一片树 。“经历这次轰炸后 , 胆子好像一下子变大了 。大家都互相说 , 美国飞机也不过如此 。”
1953年夏季反击战 , 16军奉命向前线急行军 。6月是朝鲜的雨季 , 天天下雨 , 通信排的装备都需要马拉着过河 。荣凤岐说:“我就在马的两侧保护着装备 , 人两次倒在了河里 , 但装备完好无损地到达了阵地 。”
通信兵抄收电报是看家本领 。入朝之前只有学习经历没有实战经验的荣凤岐 , 也是在挫折中开始成长的 。“刚开始独立值班时 , 不到100个字的电报 , 抄了40分钟 , 字码掉得稀里糊涂 。”于是荣凤岐反复地练、拼命地背 , 并创新使用分段拍发的办法 , 终于一步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1956年时 , 他已经是32师通信分队教导排排长 , 开始培养新的骨干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荣凤岐近照(受访者供图)
“部队的神经 , 首长的耳目”
从1953年3月打坑道任务结束开始电台值班 , 到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 , 荣凤岐执行了两次引以为傲的重要任务 , 他说:“那时候来了艰巨的任务 , 大家都争着去 , 都觉得把最难的任务交给自己是组织的信任 , 光荣!”
1953年4月 , 师里要派3名报务员带一部电台去师前方指挥部执行任务 , 荣凤岐光荣在列 。“去的时候遇到了敌机轰炸 , 还算顺利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有一次电台出现故障 , 需要回师部修理 , 遇到了大麻烦 。”荣凤岐说 , 他抱着电台坐在车里 , 山路崎岖不平 , 因为怕遭遇敌机 , 也不敢开灯 。但还是被美国的飞机发现了 。
推荐阅读
- 志愿军|吓破敌胆!志愿军一人俘获63名俘虏用的一杆什么样的枪?
- 志愿军|“19天生产10万把军镐”
- 冲锋枪|志愿军吓破敌胆的“战力倍增器”
- 50式冲锋枪|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国产50式冲锋枪
- 坦克|“万岁军”的功勋炮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只用了半个小时 让整个民族一起沸腾
- 中国人民志愿军|“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 参军|志愿军老战士朱法印:“心里没有怕,只想着消灭敌人”
-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白清林:“不管啥样的敌人来,咱都敢打!”
- 赵兴元|志愿军老战士赵兴元:机智勇敢把阵地向前推进3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