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广州广雅中学内现125座古墓,初步判断40多座为战国时期( 二 )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看到 , 这批出土文物目前安置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内 , 文保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文物保护修复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任吕良波介绍 , 青铜器修复需要经过繁复的流程 , 实际上 , 器物还未出土时 , 考古人员就对其开始了文物保护 , 提前做好预案 , 对于完整性较差的器物进行整体打包出土 , 再利用显微镜对文物进行勘测后才能“对症下药” , 进行相应的修复 , 整个修复时长可能从数月至两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 与广东广雅中学密切沟通 , 先后接受了7批近400名师生到工地参观研学 , 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课堂 。
文章图片
易西兵透露 , 初步计划在明年春节前后 , 将2020年广州出土文物集结 , 策划为专题展览 , 向公众开放 。
广雅中学内有多少古迹文物?
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 , 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 。 学校位于荔湾区西村 , 百余年来 , 一直在原址办学 , 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活的见证” , 是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校园建设保持了传统的书院风格和浓郁的岭南特色 , 建筑多为红墙黄瓦绿脊 , 外呈中华建筑经典高雅之美 , 内蕴广雅深厚绵长文化底蕴 。
莲韬馆(复建中):原为广雅书院的主要建筑物之一 , 为山长(院长)居住及接待诸生、进行学术交流之所 , 也是广雅改革、创新精神的象征符号之一 。
冠冕楼:建于1889年 , 原本是广雅书院的藏书楼 。 戊戌变法后 , 广雅率先增设西学课程 , 冠冕楼也收入了西学书籍 , 是当时广东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 现在 , 冠冕楼被辟为广雅校史馆 , 毕业礼也在冠冕楼门前举行 。
濂溪祠:是广雅中学众多历史久远的古建筑之一 , 是创始人张之洞为纪念周敦颐而建 。 早在广雅书院时期 , 每逢开学行礼时 , 书院山长便带领学生首拜孔子 , 次拜濂溪先生 。 濂溪祠自创办之初便与冠冕楼、山长楼、无邪堂、莲韬馆等同属书院的主要建筑物 。
山长楼:即校长楼 , 以前“山长”即现在的校长 。
经正无邪堂:无邪堂原来是讲经答问的地方 , 朱一新任广雅书院山长时 , 在无邪堂解答学子疑问 , 写成《无邪堂答问》一书 。
(原题为:《辅125座古墓 , 在广雅中学内!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古墓派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上官|发现武则天“女宰相”上官婉儿墓,考古专家看后,心彻底凉了!
- 明孝陵|朱元璋沉睡孝陵600余年,为何至今无人盗掘?考古专家道出了原委
- 韩国|让考古学家潸然泪下的碑文,保家卫国,铮铮铁骨
- 包拯|包拯下葬当天, 同时准备了21口棺材, 考古证实疑冢确实存在
- 皇陵|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皇陵:但被盗墓贼嫌弃,连考古专家也不想去!
- 包拯|包拯到底是否是清官考古专家挖开包拯墓后,真想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