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一个景区火了 近十万村民获益( 二 )


依托野三坡景区资源优势和紧邻张涿高速出口的交通区位优势 , 南峪村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思路 , 以股份合作社方式把扶贫产业培育起来 , 初步形成了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为平台的旅游扶贫产业新模式 。
在民宿旅游产业的带动下 , 村民的土特产也卖上了好价钱 , 进而激发更多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 。
据介绍 , 5年来 , 该村通过打造高端品牌民宿 , 带动企业投入、村民投入 , 打造精品民宿13家 , 普通民宿10家 , 带动村民就业90人 , 显著增加了村民收入 。
同时 , 围绕旅游新业态 , 该村新建、改造旅游路35.8公里、桥梁13座;铺设、改造输水管网1.51万米;对15个村的电网实施了改造 。 村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 村民普遍享受到了实惠 。
南峪村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山村 。 段春亭介绍 , 2014年南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85人 , 到2018年底 , 全部实现脱贫 , 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800元 。
段春亭说 , “以前大伙都很穷 , 日子很沉闷 , 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 村里充满了活力 。 ”
“景区带村” , 野三坡为旅游扶贫提供范例
旅游扶贫 , 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的贫困地区 , 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 。
南峪村只是野三坡景区“景区带村”的案例之一 。
野三坡景区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 多年来 , 景区围绕让更多贫困农村依靠旅游业脱贫致富 , 让贫困群众参与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 , 探索了“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思路 。
近年来 , 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 , 野三坡景区构建了旅游扶贫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 按照“一村一风、一户一品”改造了15个省级重点美丽乡村 。 通过“景区带村” , 新建或改建了800家旅游农家院 , 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 有力发挥了扶贫带动作用 。
如今 , 野三坡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片区 , 成为了乡村旅游新热点 , 一些原来的偏僻乡村成为了网友争相前往打卡的“网红”地 。
例如 , 百里峡艺术小镇把原有100多户的农家旅馆进行整体包装改造 , 采用欧式风格 , 突出色彩情调 , 一家一个颜色 , 一个颜色一个氛围 。 “赤橙黄绿青蓝紫 , 犹如彩练山间舞” , 百余栋房屋被涂成了黄、绿、蓝等七种颜色 , 小镇面貌焕然一新 , 颇受游客欢迎 。
“十一”黄金周前夕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百里峡艺术小镇看到 , 不少文艺青年在小镇的街巷里支起画夹 , 绘画写生 , 游人徜徉其间 , 相映成趣 。
野三坡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采访人员介绍 ,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 , 该景区针对贫困群体开展技能培训 , 带动贫困群众融入新业态 。
例如 , 在百里峡艺术小镇建立了3个培训基地 , 已开展培训近百期、10000余人次 。 通过技能培训和岗位设置 , 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配置在产业链的适宜环节 , 让他们都找到合适岗位 , 有机会靠自己的能力 , 实现有尊严的脱贫 。
如今 , 在景区带动下 , 当地发展起了以松树口、大龙门村为代表的民宿旅游模式 , 以南峪、计鹿村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模式 , 以吕家铺村为代表的旅游合作社模式等 。
目前 , 野三坡景区带动的贫困村、贫困群众享受的分红收益、景区内美丽乡村覆盖面等指标 , 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
采访人员获悉 , 近些年来 , 野三坡旅游的快速发展 , 带动了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 , 目前已辐射7个乡镇、90多个村 , 辐射带动的贫困村达71个 。
此外 , 景区现有乡村酒店、农家乐2300余家 , 受益人口近10万人 。 旅游区民众人均收入获得显著提高 , 旅游接待核心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3万元 。 野三坡的“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已成为全省样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