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双循环”扶贫实践:四川青年赴浙学习务工解“两难”


中国新闻网|“双循环”扶贫实践:四川青年赴浙学习务工解“两难”
本文插图
胡涛在造纸车间实习 。 尹婵萱摄
中新网衢州10月13日电(张斌 童笑雨 邵黎 尹婵萱)今年初 , 18岁的四川泸州人胡涛从当地叙永县职业高中“转校”至浙江衢州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 随后在工人短缺的龙游企业就业 , 帮助家庭脱贫 。 前不久 , 胡涛领到人生首笔工资 , 几年后 , 他就能为老家房屋攒下翻修钱 。
方才成年的胡涛 , 人生才刚刚起步 。 其身后 , 是中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以及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时代之声” 。
在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看来 , 以胡涛为缩影的上述川浙两省间的互动 , 有其特殊意义:四川学生解决“就业难” , 浙江企业改善“用工荒” , 通过打通东西部交流和校企实习、就业通道 , 其探索出企业、学校“双赢”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
四川学生“转校”浙江 从孩子变为“顶梁柱”
东西部扶贫协作体系中 , 龙游县结对帮扶叙永县 。 2019年 ,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迎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职业高中的“转校生” 。
学习一段时间的技术理论知识后 , “转校生”们被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安排进龙游多家企业实习 。 一年后 , 不少人拿到能养活自己的工资 , 还带动自己的亲友、老乡一起努力脱贫 。
胡涛是其中一员 。 他在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介绍下 , 进入龙游县家家发纸业有限公司实习 , 负责把原始纸浆变成固体纸的工序 。 车间班长告诉胡涛 , 实习期工资虽不多 , 但等转正后 , 收入就会上涨 , 如表现出色 , 月收入能达五、六千元 。 几年后 , 胡涛就能攒下在老家翻新房子的钱 。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周玉清说 , 2019年开始 , 有两批共65位学生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职业高中到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 并被安排进造纸、玻璃制造、化妆品制造等企业实习 。
胡涛的同事和同学——20岁的潘波是2019年第一批从叙永来的“转校生” 。 实习一年后 , 他已转正 , 依靠自己的收入成了家中“顶梁柱” 。
“第一批32位学生中 , 有22人已经成功就业转正 , 在龙游扎根发展 。 第二批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 , 也有不少被企业看中提前‘预定’ , 就等实习期结束后签合同了 。 ”周玉清说 。
中国新闻网|“双循环”扶贫实践:四川青年赴浙学习务工解“两难”
本文插图
戚影(左一)到造纸车间探望在此实习和工作的叙永学生 。 尹婵萱 摄
教育扶贫解“就业难”“用工荒”
2019年开始 ,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中学副校长戚影也来到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挂职交流 。 在她看来 ,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为“转校生”们安排顶岗实习的方式 , 促进了这批学生的就业 。
“我们叙永县的职业学校也有‘造纸班’ , 但因为缺乏造纸企业 , 学生们学了技术也难有用武之地 。 其他的专业也是如此 , 由于缺乏成规模的相应企业 , 学生们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 ”戚影说 , 相比之下 , 龙游县的中小企业较多 , 涉及行业也比较丰富 ,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把从叙永来的“转校生”们安排进企业实习 , 既为其提供在实践中学技术的机会 , 也拓宽其就业和择业范围 。
“这群孩子很能吃苦 , 学得也快 。 ”家家发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 企业一直面临“用工荒”难题 , 尤其缺懂技术又勤快的年轻人 。 自从叙永来的“转校生”们实习上岗后 , “用工荒”难题缓解了不少 。 不少实习生转正后 , 很快被提拔为班长 , 成为企业骨干 。 今年春节后 , 还有学生从老家带亲友、同乡来应聘 , 让企业十分“惊喜” 。
【中国新闻网|“双循环”扶贫实践:四川青年赴浙学习务工解“两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