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内有派,千奇百怪——《水浒传》中的山头主义( 三 )

派内有派,千奇百怪——《水浒传》中的山头主义
更可能的是他和昊用两个聪明人已经清楚地看到“一山二虎"的局面 , 权力斗争的激化迟早要来 , 要不就像昊用那样及时转投宋江 , 而作为和晁盖一起起事的人云龙公孙胜 , 于心不忍 , 那么只有远离这个漩涡 。宋江比晁盖明白“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 固然 , 开始需要依靠阮氏兄弟和李逵这样根正苗红的造反派 。 但要使打家劫舍的流亡民队伍变成有组织、有规模的军事单位 , 靠这帮人是不行的 , 必须扩大领导层 , 搞统一战线 。在这点上 , 做过押司、官场和江湖规则都明白的宋江显然看得比晁盖更准 。 随着秦明、呼延灼、柴进、花荣、黄信、徐宁、孙立等与旧体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上了梁山 , 基本力量发生了成分变化 , 所以调整梁山的基本路线是必需的 , “替天行道"和“招安" , 才是能凝聚大多数头领、师出有名的最佳提法 。在这种情况下 , 梁山的人心和实权 , 都逐步落入宋江手中 , 即便是没有曾头市那好死不死的一箭 , 恐怕晁宋两派之间免不了一场火并 。至于宋江后来要将头领之位让给卢俊义宋江倒是肯让 , 但毫无根基的卢俊义哪里来的胆子接啊!所谓分头攻打看谁先拔头筹 , 不过是为了压服口风 , 演给大家看一场戏罢了 。靠技术吃饭游离在主流外的逍遥派正如开头说过的那样 , 在梁山受招安的过程中 , 诸多大小头领并非上下同心 。 有些头领对朝廷行事原则有深刻的了解 , 对招安抱着深深地怀疑与担忧;而另外有是天生喜欢干杀人放火 , 野性惯了无心受体制约束;另外还有一些本身佣有相当独立性的领 , 则是对其不热心不鼓吹 , 只是不公开唱反调 。但不管这些头领持什么态度 , 最终还是或主动或被迫地接受了招安 。 在招安之后 , 有些原本就是体制内继续混体制 , 有些人则因为性情不合及时全身而退 , 而在这些及时撒开的人中 , 揭阳岭一系的李俊、童威、童猛 , 可谓是下场最好的 , 他们飘然出洋 , 坦然地“走异路 , 去异地 , 去寻找别样的人生"去了 。按小说的说法 , “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 , 不负前约 , 七人都在榆柳庄上议定了 , 尽将家私打造船只 , 从太仓港乘驾出海 , 自投外国去了 , 后来为暹罗国之主 。 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 , 自取其乐 , 另霸海滨 , 这是李俊的后话" 。这三人的选择 , 和傻乎乎上套的宋江、卢俊义、昊用、李逵相比 , 不知高明了多少 , 即使比逍遥快活的燕青、云游天下的公孙胜、假戏真做而出家的武松 , 看上去更明智也更有价值 。 从各自结局来看 , 揭阳岭一系在诸位头领中地位可谓最特殊 , 算得上是水泊梁山的逍遥派了 。李俊、童威、童猛在揭阳岭上过得是一种相当嚣张的生活 , 但成为当地一霸并不是其真心所愿 。 他们和宋江、昊用等人一样 , 也是有着比较高远的政治追求 , 所以他们也和宋江一样 , 竭力结交天下的英豪 , 以备不时之需 。派内有派,千奇百怪——《水浒传》中的山头主义
当李俊从李立的屠刀下救下了宋江后 , 他们认为凭自己的名望和实力 , 还不足以成事 , 必须依靠一棵更大的树 。 这棵树现在找到了 , 就是名满黑白两道的宋押司宋三郎大哥 。 为此 , 他们在宋江和戴宗即将被处斩时 , 及时出手相救 , 赌了一把 , 积累了后来上梁山的资本 。但他们这种行为和晁盖的报恩、李逵的愚忠不太一样 , 他们不如说是种及时的投机 。 当梁山诸人在江州城里劫了法场以后 , 逃到江边 , 被滚滚的大江挡住 , 正在束手无策时 , 李俊和帝氏兄弟、张氏兄弟及时出现来接应 , 这是大旱降甘霖之举 。当张顺说:“今日我们正要杀人江州 , 要劫牢救哥哥 , 不想仁兄已有好汉们救出 , 来到这里 。 "这是张顺、李俊他们为了表忠心的矫情之语 , 这些开酒店、划渡船、贩私盐、操纵渔市的 “揭阳派"人物 , 太明白生意之道 , 不会轻易做亏本的买卖 。让他们单独去劫法场 , 没这个能力只能白白送死 , 因此他们不冒这个险 。 当宋江被救出来后 , 他们当然要及时出力 , 好参与分一杯羹 。 以宋江之谋 , 对这些小伎俩自然心知肚明 , 但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 , 将来的路还很长 , 兄弟们还得互相照顾 。虽然宋江结识“揭阳派"人物早于戴宗、李逵 , 但“揭阳派"从来就是有着独立立场和清醒认识的一个小集团 , 宋江的大哥权威不能真正影响其心灵 。因此对梁山的扩大、发展到招安 , 他们都有着独立的判断 。 所以 , 战袍未解 , 又被派出去征讨方腊 , 他们预料到此去凶多吉少 。 当李俊在太湖中遇见干他们当年相同买卖的费保四人时 , 一见如故 。费保还特意问起了张顺 , 李俊回答说:“张顺是我弟兄 , 亦做同班水军头领 , 现在江阴地面 , 收捕贼人 。 改日同他来 , 却和你们相会 。 " 此时 , 李俊不但在为自己 , 也在为他的 “揭阳派”兄弟寻找退路 。 而费保的一席话 , 说到李俊的心坎上:“哥哥在梁山泊 , 勋业至今 , 已经数十余载 , 更兼百战百胜 。去破辽国时 , 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 , 眼见挫动锐气 , 天数不久 。 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 。 有日太平之后 , 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一一哥哥三人 , 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 , 寻个了身达命之处 , 对付些钱财 , 打了一只大船 , 聚集几人水手 , 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 , 以终天年 , 岂不美哉!作者借太湖水贼之口 , 道出了干古王朝更替 , 都未曾改变的历史规律 , 即不论才与不才 , 在这个世上生存都是第一要务 , 如何生存也是最大的学问 , 无论是功臣还是草民概莫能外 。 李俊听这番话后大喜而拜:“仁兄 , 重蒙教导 , 指引愚迷 , 十分全美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