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之后:美国为何失去大战略思维?

大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亦即政治实体的一种操作方式或操作规划:自觉地本着全局观念, 开发、动员、协调、使用和指导自身的所有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外交、思想、文化和精神等资源,争取实现自身的根本目标 。 [1]当代美国外交政策就恰恰缺乏这种思维 。 其在处理与重要盟友的关系上、在应对全球性重大问题挑战上、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上 , 抑或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问题上 , 美国政府都表现出缺乏战略思维 。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4月刊登的文章称 , 美国总统特朗普缺乏外交头脑和对美国的战略愿景 , 他面对新冠疫情时表现出一系列“甩锅”、失败、顾虑和彻底无能 。 [“冷战”之后:美国为何失去大战略思维?
历史上美国是缺乏制定大战略外交政策能力的 。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的文章称 , 美国不同寻常的历史经历、地理上的隔绝、巨大的国内市场、普遍的无知以其制度特征削弱了其形成可行外交政策战略的能力 。 [3]的确在美国早期历史发展阶段 ,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相对孤立性 , 两大洋把它与当时的欧洲大国们隔离开来 , 加之其也没有较为强大的周边邻国 , 因此美国在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 。 而当其参与到全球性竞争的时候 , 其已经具备一流的国家实力 , 在这种背景下战略思考也不是必然的选项 。但是值得说明的是 , 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不是没有过大战略思维和实践的 。 建国早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大战略 。 美国开国领袖们根据当时的美国自身实力以及国际格局、利用其独特的地缘优势 , 提出了不干涉欧洲政治事务的孤立主义原则 。 他们很清楚美国的目标是在大国争霸中活下来 , 慢慢地发展 , 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所具备的权力资源状况 。 因此为了实现目标 , 美国别无选择 , 只能“孤立起来” 。 这是一项有进有退的大战略 。 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 , 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 。 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 , 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 , “自由”地实行扩张 , 不受大国的牵制 。 [4]“冷战”之后:美国为何失去大战略思维?
不过美国最为成功的对外大战略还当属“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 。 凭借这个持久而有效的大战略 , 美国最终在1991年成功地等到了苏联的解体 。一、 美国对外大战略的模范:遏制战略我们需要理解一个“特例” , 那就是美国在上世纪的“遏制战略” 。 历史从来不是绝对的 , 虽然总的来说美国制定缺乏大战略的能力 , 但不代表它没有过 。 理解清楚“遏制战略”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美国外交大战略思维缺乏的根源 。二战后苏联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除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大国 , 成为了世界政治的一极 。 出于所谓的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需要 , 加上一种固有的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偏见 , 美国准备对苏联采取措施 , 以保证西方制度和价值观的安全 。 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 , 美国出台了对苏战略方针 , 即“遏制战略” 。该战略最初的理论来源于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发给美国国务院的“八千字电文” 。 在这份电报中 , 凯南不但全面分析了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 , 而且还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 。 [5]1947年夏天 , 已经回国担任美国政策设计办公室主任的凯南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署名为“X先生”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 。 这是美国政府官员第一次公开初步表达了美国模糊的“遏制战略”“冷战”之后:美国为何失去大战略思维?
凯南战略实施计划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要恢复均势 , 这一均势由于德日两国的战败和苏联势力与此同时在欧亚两洲的扩展而变得很不稳定;第二阶段是争取在国际communism运动内部造就分裂;第三阶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试图致使苏联的国际关系理论发生变化 , 亦即令苏联领导人确信 , 学会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上生活 , 要比力图按照他们的概念改造世界更能促进他们的利益 。 [6]后来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联合组成的一个专门委员会起草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 这是“遏制战略”实施的一个具体方案 。 到此为止 , 在战后的杜鲁门政府时代 , 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苏联“遏制战略”的政策设计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 , 美国政府都是按照这个基本的思路展开对苏外交行动的 , 虽然在不同的政府时期会提出一些新的战略对策 , 比如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提出的“新面貌”战略、肯尼迪提出的“灵活反应战略”、尼克松时期的“缓和战略”等 。 这些只不过是美国政府根据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对“遏制战略”做补充和调整罢了 。 美国对苏联的根本战略思路依然还是杜鲁门时期的“遏制战略” 。为什么说“遏制战略”是美国最为成功的对外大战略模范呢?从整个战略的出和实施过程可以看出 , 美国对苏“遏制战略”是集目的性、连贯性、持久性的有机统一 。 在遏制战略制定的初期 , 美国就充分衡量了苏联的对外政策、目的、国内政治、经济等因素 , 结合当时的国际大背景采取一种非常务实的现实主义态度 , 在明确美国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后制定了这项对苏战略 。 正如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声称的那样 , 美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我们基于个人尊严和价值的自由社会的完整和活力”[7] 。 说明白一点就是保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度和价值观的安全 , 进而需要全面遏制苏联 。 因此美国的目的非常明确 , 它需要从全局出发 , 开发、动员、协调、使用和指导自身的所有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外交、思想、文化和精神等资源,争取实现自身的根本目标 。 结果是 , 美国成功的实现了它的大战略目标 。 尽管苏联解体的根源依然被认为是苏联内部问题是主导的因素 , 但从结果来看 , 美国的对苏战略也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 。 美国的“遏制战略”最终成功了 。 因此可以说“遏制战略”是美国历史上对外大战略的典


推荐阅读